2017-10-01

奔赴边疆的女人们, 造就了边疆的新一代 (蕭先生分享)

请让我饱含热泪的,以万分崇敬的的心情叙述这个故事。当年,为解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的配偶问题,组织采取善意的“欺骗”手段,以招兵的名义,从内地招来女兵。单纯的她们怀着奉献祖国的梦想,怀着对部队的憧憬,来到新疆。谁知,她们是被用来当做老婆的!对没有爱情的婚姻,她们痛哭过,抗争过,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事实!她们把爱情奉献给了祖国——

第一,20万将士需要老婆

新疆,是我们辽阔、遥远而古老的国土。

新中国成立后,有过3次援疆、入疆。20世纪50年代,女兵和群众入疆垦荒;60年代,技术工人和知识青年进疆工作;90年代,14个省市的干部援助新疆。在新疆6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不可忘却,它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499月,国民党驻疆部队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王震将军率部挺进新疆。次年2月,毛泽东主席下令:“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新疆历史的转折就此开始——20万大军铸剑为犁,在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碱滩、沼泽里开荒种地。

恶劣的自然条件,军人们并不怕,他们怕的是没有家。军垦战士大多是30岁以上的单身汉。他们找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将军“要老婆”:“在战争年代,我们这些军人没能成家。但江山打下来了,我们还一直打到了新疆。不能复员回老家,要在这儿开荒种地,也行。但你不能让我们在这里种了一辈子地,最后还落得光棍一条吧?”

王震心里明白,“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清代,他的湖南老前辈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也搞过屯垦戍边,就因为将士们没有在新疆安家,结果“一代而终”。可眼下,新疆人口总共才200多万,汉族人口只有30万左右。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解放军不准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妇女通婚。这一丁点儿汉族人口,怎么能解决驻疆官兵的婚姻问题?王震想到了家乡湖南。他对士兵们说:“很快给你们运来湖南‘辣子’!”

第二,善意的“欺骗”招女兵

1950年初秋,王震让二军六师的政委、同为湖南人的熊晃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带一个招聘团回湖南,招一些十七八岁以上、未婚、有文化的女青年来新疆。他又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了一封信,请他们大力协助。

黄克诚、王首 道十分支持,把左宗棠当年在长沙屯兵扎营的营盘街的一栋楼房拨出来,作为招聘团的办事处;又在《新湖南报》上刊登招聘消息,动员女青年参军,说到新疆后可以进俄文学校、当纺织女工、当拖拉机手,只字未提“婚配”和“生儿育女”的事。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崇拜军人的年代,女孩子们闻讯而来,营盘街一时间成了长沙最热闹的去处。多年以后,熊晃的夫人回忆说:“那些个细妹子(长沙话对小姑娘的称呼)报名好踊跃啊。一些年龄太小的、个头太矮的、没有初中文凭的,(招聘团)都不收。她们就围在报名的地方不肯走,天天有人在那里哭鼻子。”从1950年到1952年,有10多批次共8000余名湘女远赴新疆。

第三,踏上不归的遥远征程

王丽湘就是八千进疆的湖南女兵之一。她是一个漂亮、单纯的湘妹子。父亲曾任国民党军队副师长,参加过抗日战争。抗战结束后,他因反对内战,解甲归田,带着一子一女,回到长沙老家。

1951年初,15岁的王丽湘刚考入长沙省立高级工业学校。上学不久,她就看到《新湖南报》上刊登的招聘消息。她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特别注意到了“不论家庭出身好坏,一律欢迎”这一条。她瞒着家人,虚报年龄前去应聘,最终顺利地考上。

做母亲的最知道女儿的心思。19513月,王丽湘出发那天,母亲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只说去隔壁借鸡蛋。她哪里明白,母亲这是要给她带着在路上吃。母亲出去后,王丽湘撒腿就往火车站跑。母亲煮好鸡蛋后,提着篮子往火车站追。到那儿一看,有700多个穿着军装的小姑娘!母亲一个一个车窗地找,好不容易才看到王丽湘,火车却开了。母亲就那样提着一篮鸡蛋,站在站台上,泪流满面地看着火车越走越远……年轻的王丽湘哪会想到,这竟然是她与母亲见的最后一面。

从长沙坐火车到西安后,铁路就不通了。女兵们改乘道奇牌敞篷汽车,编成一个车队继续往西北走。到了兰州,西北军区专门派了一个连队护送她们,每辆车上都有3名男战士,车头上架着机枪。女兵们则把头发盘在帽子里,扮成男兵模样,一有情况就端起手中的洋伞,虚张声势。

进入戈壁后,全是坎坷不平的土路,车子一跑,四周就是望不到边的尘土,把女兵们裹成了泥人。白天再让太阳一晒,汗水和着泥土,每个人都是一身馊味儿。湖南的女孩是在水边长大的,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没水洗澡。可一路上,她们硬是冒着整整两个月的酷暑天,一身土、一身汗,都没法洗。

到了乌鲁木齐,她们终于看到一条小水渠。不远处有开荒的战士,但王丽湘和几个女兵再也顾不上了,穿了衬衣衬裤就下到水渠里。那是她一生中洗得最舒畅的一个澡!在旁边垦荒的战士都是年轻小伙子,知道是湖南来的女兵在洗澡后,全都背过身去。不一会儿,他们就撤到一个看不见女兵们的地方开荒去了。战士们的这份淳朴和憨厚,让王丽湘感动了很久。

18天后,车队终于到了喀什。没想到,她和另外两个女兵又被分到了驻扎在和田的十五团。和田在哪里?王丽湘连问都不敢问了。当时是10月,天气已变冷。她把发给她的毡筒和大衣都穿上,把头发拢在帽子里,往装满给养的敞篷车上一躺,任由车拉着往前跑。车由两个司机换着开,昼夜不停,颠簸了45夜,总算颠到了和田。一算时间,她们竟在路上走了7个月!当时王丽湘觉得,她把世界上所有的路都走完了。



第四,强行分配的“爱情”

到了十五团后,王丽湘她们连一床被子都没领到。她和另外两个女兵只有一床从湖南带来的薄被和一床在西安领到的军毯,3个人只好挤在一起睡,常常被冻醒。她们提了几回意见,但没人理。后来,她们才知道,组织上已打算让她们与军人尽快结婚,所以不用发被子了。

当时,新疆军区对战士结婚有严格的规定,优先考虑“二八五团”,即28岁以上、5年以上党龄、团级干部。然后依次轮到营级、连级、排级和士兵。介绍对象的办法大多是:把哪个女兵介绍给哪个干部,上级早就定好了,“不准挖老同志的墙脚”,是一条严格的纪律。分配工作时,直接把该女兵分配到男方所在的单位。

但王丽湘她们一直被蒙在鼓里。到和田没过几天,王丽湘就被调到驻若羌的骑兵团。组织上的说法是,骑兵部队要去追剿残匪,需要一个有文化的人当文书。实际上,王丽湘有了一个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身份——骑兵团一营长杨晋生的对象。

剿匪行动结束后不久,1952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那天,王丽湘被教导员叫住:“你该成家了,我给你找了个全兵团都有名的英雄模范,他是一个忠厚可靠的同志。明天给你半上午时间,你们见个面,谈一谈。”

16岁的王丽湘惊呆了,她想喊“不!不能!”但喊不出来,只是无助地哭了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杨晋生来了。他当时31岁,1938年参加八路军,前前后后打了100多次仗。这个战场上勇猛的河北汉子,满脸通红地站在“地窝子”(在沙土下面挖一个地洞,人就住在其中)里。两人都沉默着。组织上说他们有“半上午时间”,谁也不能提前“撤退”。直到半上午的时间快过去了,杨晋生才鼓起勇气说:“王丽湘同志,我们家世代贫农,成分很好,我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我一个弟弟参加了抗美援朝,牺牲了,一个弟弟在家种地……”

王丽湘没等杨晋生把话说完。“营长同志,我是个知识女性,我知道毛主席说了,我们妇女解放了。我也知道,婚姻是自由的,我不会嫁给你。”

“可我得把话说完,这是领导交待过的。其实,我也只剩下了一句话:我这人战争年代是英雄,生产劳动是模范。”杨晋生说完,如释重负地走了。

转眼到了1953年春节。大年三十那天下午,营部通信员牵着一匹马来团部接王丽湘,说是让她回营部过年。刚回到营部,她就被带到了一个“地窝子”里。全营连以上干部都喜形于色地坐在那儿,桌上放着两小堆水果糖,每人跟前都放着一杯水。一见她进去,教导员就说:“欢迎新娘子!”接着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王丽湘哭得跟泪人似的,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推到杨晋生身边的。突然,她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在无边的、漆黑的旷野里狂奔。但她很快就被追了回去。教导员对她说:“王丽湘同志,组织上介绍你和杨晋生同志结婚,这是革命的需要,是建设新新疆的需要。”

王丽湘只好回到“地窝子”里,但她坚决不跟杨晋生同房。组织上不断派人来做她的思想工作,王丽湘终于同意和杨晋生一起生活。但她从不和他照相。直到有了孩子,他们才有了第一张全家福合影。

第五,孕育新一代的伟大母亲

八千湘女大多是知识女性,怀有对新时代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梦想。当组织上介绍她们结婚时,她们抗拒,未必是因为对象本人不好,而是因为她们还没有爱过。“湘女多情”这句话,说的就是湖南女子用情之深、之烈。但在戈壁上的洞房之夜,她们只能在心里说:“我从此再也不能爱了……”

庆幸的是,基于“战友之情”的婚姻,也给不少湘女带来了幸福。有一位湖南女兵的丈夫,在每个寒冷的夜晚,都会把她的一双脚紧紧抱在胸前,用自己的体温为她暖脚,直到晚年住进有暖气的楼房了,仍是如此。还有一位湖南女兵,丈夫的年龄比她大很多,她年轻时没少流泪。丈夫离休后去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第一幅作品就是写给她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她接过这幅字,热泪长流。此时,她早已忘了顺口溜“男四十,女十八,跑到新疆找爸爸”给她带来的心理障碍。

说起自己的婚姻,八千湘女中的很多人都会谈到2000多年前细君公主远嫁西域的事。“细君公主离开长安时,对汉武帝说:‘天下果得太平,儿虽死无恨。’她在这里终老,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新疆这块土地的稳定和巩固,历来就与女人有一种特殊的联系。我们以小我的牺牲,换来了一个新的新疆。”

199510月,王丽湘退休了。很多湖南女兵退休后的日子都很孤独,由于丈夫比她们大十几二十岁,她们中年时,有的丈夫就去世了。在湘女们自编的《我是湖南人——新疆石河子湘籍人名录》里,“配偶”一栏,一行一行都是“已故”1992年,71岁的杨晋生去世时,王丽湘是56岁。

王丽湘养育了4个孩子,三儿一女。大儿子是新疆某边防团的团长,二儿子是驻疆空军某部的军官,小儿子和女儿大学毕业后都在新疆工作。王丽湘现在已经做了曾祖母,一家四代扎根于此。她和其他湘女一样,是当之无愧的“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她们孕育了儿孙,还孕育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爱、宽容、大义和坚韧。王丽湘说:“我们湖南人,和左宗棠、王震流着同样的血。左宗棠‘抬棺西征’,不收复新疆,就死在新疆。王震将军在乌鲁木齐对我们说:‘湖湘弟子满天山,这还不够,你们要把忠骨埋在天山下!’我们湖南女兵做到了。这就是湖南人,这就是湖湘文化。”

王丽湘到新疆后,再没回过湖南。起初是因为路途遥远,后来交通条件好了,父母兄长却去世了,湖南已没有家。笔者问她“想回去看看吗?”她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怎么不想……”家门口的湘江、提着一篮鸡蛋哭着送她的母亲……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心里。在这块偏远的国土上,没有谁的牺牲比这些女兵的更大。

六,戳穿婚姻需要爱情的谎言

本博主明白,八千湘女只是奔赴新疆当老婆的女人中很少的一部分。在到新疆的女人中,还有湖北人、河南人、安微人、山东人等,估计女人们也是被同样的善意的“谎言”骗过去的。记得,也有兵团放假,让战士回家找老婆的故事,要求战士带不回老婆就不要再回来了。记得,一篇博文说,解放初期,上海禁娼,许多妓女也被运到新疆,给战士们当了老婆。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是什么人,她们都是可敬的女人。她们以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戍边的战士,就等于把爱情献给了祖国!她们是伟大的,我们要记住她们!

在这里本博主不得不提到一个反证。当年,蒋介石带领大军推到台湾时,部队同样存在缺少女人的情况。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大陆曾有一批批女人跑到台湾,与之成亲。现在看来,她们同样应该得到尊重,因为,她们扩大了在台湾的大陆人口!

总有一些故事让人感动!男人、女人、爱情、婚姻,是我们当代人关心的热门话题。我们议论着没有爱情的婚姻不道德,看看那些奔赴边疆的女人们,她们哪里有爱情?可是,她们有母性,有人性,有伟大的理想,这就足够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却造就了我们边疆的新一代! (蕭先生分享, 作者不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