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7

我之一: 生長在臺灣(updated, 2021-0726)

我是家裏的老么, 在爸爸考進了內政部, 搬進了宿舍後在家裏出生的. 當時家裏有大哥二哥三姊四哥, 小公務員的生活非常拮据, 我來到這個世界是完全意料之外的. 媽媽懷我的時候被爸爸灌紅花油打胎, 不成, 生了我下來後. 又要將我送給橋頭邊的孫碧嚴家, 媽仍然不從, 把我留了下來.

不曾進過幼稚園, 我第一次出家門應該是上小學時, 媽媽和 [李超珀] 的外婆還有 [李美玲] 家早上叫三輪車送我們三個同年齡小孩去 [大豐國小] 上學. 我記得有時候會沿著鐵道走路回家, 印象中我總是哭著去學校, 也一路哭著回家. 第二個學期 [李超珀] 和我就都轉到了臺北市古亭區的 [銘傳國民小學].  不愛上學, 記得自己三不五十就在家裝病, [李超珀] 總會幫我送功課到家來, 她有時生病, 我就幫她帶功課送到她家.

[銘傳國小] 位於古亭區,在公館站和臺大站之間; 羅斯福路四段上的公館有??麵包店(後來改名為聯城), 臺大有班上同學盧淑美家開的 [得記西點麵包店].  我們家(公家宿舍)在北新路上的江陵里站和大坪林站之間, 江陵里有一家 [全成西點麵包店] (因為眼鏡賺錢, 二代店東後來改成了眼鏡行), 大坪林有兩家麵包店, 一家是 [華美], 一家是 [三湘]. 小孩們愛吃西點麵包, 吃東西狼吞虎嚥的, 一次, 媽媽在麵包裏發現碎玻璃, 剎時緊張起來, 我想這是激發她學烘焙的動機.

那時有美援的麵粉, 但是民眾會用麵粉做吃食的是少之又少, 那能做麵食的最多是北方麵點(饅頭包子餃子麵條), 高段一層的是會做中國點心(銀絲捲蔴花馬來糕); 能做到這兩層次已經是高手師傅了; "西點麵包"?, 沒幾個人會有那雄心壯志和興趣的, 也沒人教, 會做的真的是鳳毛麟角. 媽媽她一點都不會,但是一點一滴的有機會就學,她學烘焙的路是漫長非正式的,直到92歲的今天,仍然興緻勃勃,不放過每個可能的機會.

那個年代手藝全屬家傳秘寶, 絕不透漏,更甭提教外人了.景美菜市場內有一家規模不小的新益餅店, 是一對陳姓兄弟合開的, 她經常去那裏站崗 (現代說法叫"博感情"); 媽媽喚那哥哥叫"大陳", 弟弟"小陳". 大陳為人敦厚, 小陳比較忙就不太理人. 生意紅火, 他們的太太小孩都在店裏幫忙,  根本不去理一個陌生婦人的.我猜想應該是新益餅店的大陳比較不會趕人,所以媽媽就經常捨近求遠的坐車到景美買菜.

她跟師傅(也是師父)博感情是從買麵包蛋糕開始的, 她買了後就站在店裏靜靜的望著大陳小陳兩家人們忙進忙出, 逢年過節她一定會想辦法塞給每個孩子一個紅包...漸漸的,大陳在忙碌的空檔,會讓她到後面廚房看看... 慢慢的熟悉了"人".  幾年後,大陳還熱心的幫媽媽開了鋪面,每天清晨騎機車送麵包到我們家裏代賣.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帶著走上了開店的路.

新益餅店生意忙,還是沒有教她.她真正開始學,是在自己有了店之後.  那教母親和姐姐做西點麵包的是三湘的師傅的 [鄧明吉] 先生.  他受雇於三湘, 每天午前完工後就走路過來我們這兒, 或代做或教做,毎次不過三四個小時.  烘焙的實力就在點點滴滴日積月累中培養出來了.  後來臺北有了[麵食推廣中心] 後, 西點麵包很快的就從臺北普及開來, 她也從中得到指點.


轉到了銘傳國小, 這是我一年級下學期的成績單.  父親在臺北市公館的內政部上班, 公家的宿舍在臺北縣的新店鎮, 每天早晚各有兩班交通車接送, 早的一班大多是孩子們, 又叫做娃娃車, 晚的一班是大人們上班的.

銘傳五年半印象最清楚的同學是 李超珀(北一女中)謝淑善賴暉, 還有王照寰王開寰邵曉慧盧淑美張莉梅鄭兆麟(美國佛羅里達理工大學, Juniper Network Firmware Engineer)郎崇慈郎崇光郎崇安姐弟一家彭志偉(皮膚黝黑深度近視, 畫畫得好)楊均莉周芸呂啟文黃琴曹家瑜曹家瑾許桂藩何小玲(弟弟何子健)胡世江(爸爸是臺大教授)黃飛鵬(家開米舖)白豪呂威廉(爸爸廚藝極好)鄭阿娥邱愛鳳(經常的病號, 她的爸媽總是悉心的帶她來上課).  記得的老師有李月娥(一年級)藤安瓊(二年級)謝秀敏(三四年級).

有一年的音樂老師要我加入合唱團,不記得為什麼,我沒順從(是不是要另外繳費入團?),結果她懷恨在心,上課時藉故叫我到教室後面罰站.同桌的何小玲當天剛好忘了帶音樂課本,當我離開座位,她便把我的拿去用. 我空著手站在教室後面.音樂課上到一半,不知老師為何無名火起,見我音樂教室上課連課本都不帶,又狠狠的再訓我一遍. 我駁辯稱有帶課本,可是人罰站在課堂後面,桌面是空的,老師更氣了,再給我叩上了 [撒謊] 的帽子,說是罪加一等. 我感到冤枉極了,卻只能隱忍. 事後何小玲向我道歉,她說老師那麼的兇,她連氣都不敢吭一聲. 我理解,完全不怪她,只為我們倒了八輩子楣遇到如此可怖的老師而感到悲哀.

小學基本上是懵懂懂過去,不知道讀書是為啥. [畢業],對我絲毫沒有任何感覺.畢了業是暑假,便在家裏的店幫忙,就像過去了的每一個暑假一樣.過完暑假,媽媽意識到老五好像應該要唸初中了-- 等收到通知的時候,才發現不是分配到臺北市古亭區的民族國中,而是住家新店鎮的五峰國民中學。(戶口遷回台北縣是因為支持一位候選人,選舉過後却忘了再遷過去台北市)。

(2015-0824)小學初中的作文總是要在結尾寫道: "...但是我們不能夠忘記海峽對岸,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大陸同胞..." 時值抗戰勝利70周年, 朋友電傳記錄片來, 就貼附在這裏:


蔣總統的反攻大計, 片長9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HZTlwgQNc


[五峰國中]的同學大多是[大豐國小]的畢業生,我呢? 算是外來的吧! 國中的三年是被欺負而且苦的,快樂不多,(見另一篇文:青春噩夢),好同學中最記得的是 [林世昌],下午放學我們同路,我們總是一路唱著歌沿著北新路回家. 瘦瘦個兒的 [林世昌] 喜歡將熟悉的曲調用他自己想出來的歌詞來唱. 我也喜歡,每天下午我們倆就一搭一唱的走著,很快就到家了.

印象較深的另外一位是國二分班後認識,住得很近的 [盧傑才](臺北工專化工科,長兄 [盧英才] 技術學院化工系娶了學護理的 [李可美],二哥是 [盧豪才],也是讀 [北市高工]).聽說他退伍後在北新路上經營一家茶葉店.

此外還記得的國中同學有: 袁志偉(徐匯中學)楊萬豪(綽號:Yamaha,考入空軍幼校)管國雄(班上的開心菓1)王廷芳(班上的開心菓2)陳美英(好像女孩子的名字,他籃球打得特好)井迎亮(祖父是國大代表)龔子安石強陳嘉明(各科都好,考上建國中學)葉文信 梁修齊 (演員梁修身的弟弟)陳顯中(海山國中轉學生)羅修緯(腕力很強)高寶堂(北市高工電機科)劉錦進(淡江資訊系)鄧宏港(北市高工機械科)勞立華慶志良賈士榮(師大附中)余家馨周紹民袁永泰陳國顯陳純正何其偉(服務股長)周液濱陳聰明林聰明(高個兒)范維春馬志駿(擅長體育活動)賴益成(北市高工汽車科)劉繼修(師大附中)趙望(祖父是國大代表)李美玲(鄰居李司機的女兒).還有一位夏永順導師,一位美術老師藍榮賢.

有一位從私立再興小學畢業轉來的同班同學 [許又新],高高的個兒面相長得十分英俊;聰明懂得多.我有些自卑,下意識裏我就被"再興"這響亮的名號給震慑住了,在一起時總覺得低人一等.當時我們有生物課,記得有一天下午放學同隊回家, 經過稻田時,他隨口問道:稻草的莖和樹的莖有什麼差別? 

自卑又心虛,我其實連他問的話聽都沒聽進去,別說用腦子想了,很羞怯,就反射式的回答:我還沒有背,我-不-知-道...

40 多年後的今天從我記憶的袋囊裏, 居然還清楚記得這些同學的名字, 這些事情, 想來可笑, 可是卻清晰的連自己都感覺不可思議.

初三那年 (1975) 越南寮國高棉相繼淪陷到共產黨政權, 在寮國的大哥一家三口成了難民, 後來被接到臺灣高雄的九曲堂. 這是大哥大嫂倆人人生中的第二次"逃難",...

一位逃離越南, 漂流海上困在孤島的難民[阮天仇]在臨死前用鮮血寫下了痛極共產黨的 <南海血書>, 這篇文曾經在臺灣廣為傳發, 呼籲全國民眾自立自強, 打倒共產黨, 為民主自由奮戰.  我在收理舊檔案時找了出來, 便貼在這, 以示不忘.

越南淪陷前被利用犧牲, 引火自焚的政治和尚 - 西貢街頭
我的命運轉折點臺北市立高級工業學校電子設備修護科 (後來改名為大安高工)  http://www.taivs.tp.edu.tw/tw/

當年之所以進入職業教育體系是因為參加普通高中聯考的成績並不好, 落在建中附中成功高中之外, 記不得考到的是板橋中學還是新莊高中了,  因為不知道在那兒, 就感覺十分的遙遠.

報考[北市高工]時, 是姐姐幫我出主意填寫志願的. 她感覺機械科汽車科建築科冷凍空調科都太粗重了, 而小弟看來就是沒有美術的天分, 就也不選機械製圖科或建築製圖科; 她又感覺化工太危險, 而學電子好像又比電機好, 因為可以幫家裏修理電視機和收音機, 於是她幫我決定了 [電子設備修護科] 作第一志願. 沒想到我就這樣 "入行" 了!  (1975年秋)

上了電子科我在外面的時間多了很多很多, 反正不是讀高中, 不必費心考什麼大學; 電子實習課是要動手 DIY (Do It Yourself) 的, 幾乎天天下了課就往電料行或是舊貨攤跑, 為的是"淘寶", 要不是買實習課要用的便宜電子零件就是去買拆船貨回家摸摸搞搞玩電子,  還有就是到舊書攤買二手書. 幾乎所有的零用錢都花得一乾二淨, 好在有學生月票才回得了家(夜裏八九點鐘以後), 第二年, 姐姐大學畢業申請到了美國留學.  媽媽一個人支撐一個店, 忙不了, 不到一年,  [王太士多/王太商店] 也就不得不結束營業.

[曾金祥] 是我在市工認識的第一位同學, 在第一天排隊註冊繳學費時認識的, 記得他有一張戴著草帽抱著一條大蟒蛇的照片是他初中畢業那年的暑假參加過救國團活動照的. [吳冠二] 老師是我們電子一的導師, 也是實習課老師, 他的身材壯碩微胖, 聲音宏亮, 是我們的啟蒙老師. 技職教育的班級小, 40位學生, 分成AB兩組, 毎次上課才只20人, 同學們和老師相處非常好. 我們是從焊接裸銅線開始的, 一年級學了真空管電路, 電源供給器, 音響系統和AM/FM接收機.  二年級的導師是 [高敏雄], 台北工專畢業, 瘦瘦的, 對學生有點兇; 一年下來我們學了電晶體電路, TTL 數位電子, 電子儀表, 邏輯電路和電視機. 第三年的導師是 [李鍚鏞] (歿), 他是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畢業的, 師母也是師大畢業, 教國民中學. 和我死黨的同學 [王永華] 拉我下了學後到李老師在後火車站的小店去"幫忙".  那段時期, 我幾乎每天都是過了晚上九點半才回家. 學多, 我們玩最先進的CMOS IC 和工業控制, 我做了好幾台數位電子鐘和電視遊戲機(電動玩具).  那時的電動玩具晶片是 GE (美商奇異電子公司) 出的, 遊戲有乒乓球, 網球和, 迴力球, 可以單打或雙打. 下面的照片是李老師的易達電子的數字鐘, 我自己用的一台是裝在爸爸從國外帶回來的一個空音樂匣裏, 另加光敏電阻自動調整螢光顯示器的亮度.


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後並不是升學而是就業. 高一的暑假, 我白天跟著同學們到處晃蕩, 幫店家兜售音響, 其餘的時間就在家讀 <基本電子學>, 把這本啟蒙的書讀透徹,  書中的每道題目都做了一遍, 感覺功底大增.

第二年的暑假, 每個同學都必須到職場去實習. 透過爸爸朋友的關係, 我到了 [大同公司].   http://www.tatung.com/en/index.asp  那兒的實習生是沒有任何薪餉或津貼的.  當時覺得很吃虧, 因為班上所有的同學都或多或少有薪水, 我每天卻得轉三班車去"打卡上工", 倒貼車馬費.

後來發現, 沒錢有沒錢的好處, 實習生的工作也是有彈性的, 不必老待在同一個部門.  將近三個月的暑假, 我到了大同公司的三個不同的部門: 中山北路的總公司/工廠電視生產線(生產線領班: 紀征)和修理部(在那認識了大同工商來的 [張榮福], 後來成了工專的同班同學和統指部的同事, 交往前後共有六年多, 我的家庭電器修理的知識有一大部分是從他那兒學來的), 接著到了大龍峒的音響廠(廠長王光元), 最後一個月又被調到了離家近的大同公司公館服務站.  第一天早上幫忙修了個電鍋(我好興奮的一回到家就向媽媽"報功"), 還修顧客送到店裏的電風扇等等各式各樣的家電和電視機音響.  每個星期還會跟著師傅們到顧客家裏安裝電視音響天線冷氣機 - 那是我第一次和顧客 (也是民眾) 接觸, 我見到了很多課堂裏得不到的實際經驗, 我第一次看到了外省籍公務人員家庭以外的"別人家", 特別是臺灣人, 客家人的家庭, 還有很富裕的"大同之家", 家裏擁有的電器全是大同公司的產品, 乍看之下, 好像是"大同產品展示室", 開了眼界, 也讓我這大同實習生感動. 記得有一天下工, 在公館服務站前的公車站巧遇見小學同班同學 [邵曉慧], 她穿著綠色的北一女制服, 我還得意洋洋的秀給她看我的大同公司識別證!!

學校要求每天要寫一篇報告; 第一次做事, 心得真不少, 一個暑假下來, 我寫下了厚厚的一本實習報告, 封皮上還有作業員, 技術員, 領班, 站長的簽名留念. 回到學校, 老師給了我一個"A+".  好開心!
電子科全班在實習工廠的合照:最左邊的是連續三年為同學服務的班長徐正義(綽號:土匪頭,因為他的個子大,能夠震得住擺得平而蟬連),前排左起:蔡正忠,翁至德,詹勳建,曾金祥. 第二排左起:王永華,盛國餘,徐龍,我. 第三排左起:王榮輝,羅文政,陳華清,謝明雄,吉它,江泰鑫,邱宗澤.第四排左起:徐金煌,朱宗賢,施義德,林史賢,徐勝康,林宗仁,賴文雄,劉建華.第五排左起:周文中,張文富,邱德吉(上半臉),吳村,粘仲琳,楊惠強,鄭春聲,李振泉,柴衛理(招手)
參加 [技能競賽] 是技職教育的學生們肯定自己所學的一種方式, 如果獲獎還有保送學校的機會.  高二時我參加[視聽電子組], 三年級就換到了比較新鮮活潑的[工業電子組]. 比賽包含兩個部分, 一是學科筆試, 另一個重頭戲就是動手實際操作, 限制時間內, 做出成品. 那個時代, [全華書局] 是我們工職學生最好的導師和朋友了.


市工三年, 國文老師看我的國文成績不錯, 建議我考政工幹校(政治工作幹部學校, 後改名為政治作戰學校), 年輕, 還沒感覺, 也沒去想. 現在回想起,... 好在自己唸的是職業教育, 有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足夠吸引我的專業前景, 對他的建議並沒有多做考慮 - 是非常正確的. 否則我絕對成不了今天的我.

前幾年整理舊照片, 其中有好多高工時期的大頭照片(當年公車月票上必須有持票人本人的照片, 因為每天公車票用兇, 所以大頭照片也洗多), 赫然發現繡在制服上的學號: 40304, 以4 開始, 以4 截止, 啊, 我被自己的發現嚇了一跳: 0 的信號是低電位, 把3字反時針轉90度就成了英文字母M, 這樣就是: 4_M_4. 前世的人死了, 站在雲端彎腰90度向人世間看看, 然後投胎落地, 與母親同一天的生日, 落到了今生, 誕生在平坦的塵世大地上, 一生的境遇有高有低, 跳到了頂端, 滑落下來, 接著爬到另一個山峰後, 再跌回塵土, 然後就再死去, 完成一個輪迴.

由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多項 4 的巧合 (例如星期 4 的固定休假, 在家烘焙點心的極限, 結識文友等等... 因緣巧合), 於是便認定了"4/ 臺語發音-死" 是我生命中的吉祥數字.

臺北市工時期(*),每一科只有一班的學生,40,由於實習工廠容量的限制,電子和汽車兩科各分成A組和B組兩半上課。每周六天的課程分成三個部分:普通課(國文,英文,數學,軍訓…),專業課(電子學,電路學,儀錶學,…),和實習課(每周兩整天)。市工全名臺北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本是男校,到我們的後一屆才開始招收女生。第一屆考進來的女生有七名,電子科只有一位黃于真,嬌小可愛,成績挺不錯,自然的就成為學弟班上的班花和電子科的科花,非常的寶貝。另外六位分別考到化工科,製圖科,好像有一位讀建築。從那年起學校特別請了一位女教官和女性體育老師。學校擔心女孩子太工業”,還貼心地特別為她們開古箏課美術課等軟性課程。
(*我們那時只有一所市立高工,所以以臺北為名;後來擴充了技術職業教育,臺北市成立了另外幾所市立高工,所以就改了名字。因為校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便命名為大安高工”)

高工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術人員,沒有普通高中大學聯考的壓力想升學的話就是考二專師大工教系 (“技術學院到了我們高二之後才有), 極少人會不自量力的去擠大學的窄門。不知為何, A組的同學們都比較用功K, B組的比較喜歡花時間在”; 我們電子做各式各樣有趣的電子玩意兒。每次台北市有什麼什麼展覽的,只要是不設限制開放的,我們幾乎都不會錯過:像是松山機場附近外貿協會的電子器材展音響大展工商大展或是國際學舍的書展南海路的歷史博物館植物園或去郊遊烤肉年輕的歲月, 多姿多彩, 見識了很多新鮮先進的東西。 公共汽車是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趕公車, 轉公車滿有意思的, 有時還很緊張刺激是都會生活的一部分記得那時候我們用學生票耗得特兇。

每次聽王芷蕾唱的 <台北的天空>,"...臺北的天空,有我年輕的笑容,還有我們熟悉和共享的角落;臺北的天空,常在你我的心中,多少風雨的歲月,我只願和你度過...".悠揚的歌聲裏,浮現的(你)就是市工電子科的歲月和跑中華商場,光華商場的快樂時光...(有空再加....)

王芷蕾(臺北的天空3: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Rv5EiwwpU

B組的曾金祥在國中畢業進高工前的暑假參加了救國團的戶外活動營結識了一位也姓曾的女孩; (根據她說那是她第一次發現這世界上還有也姓曾的人唷!)。因為談竟然結拜成乾兄妹。那女孩考進了 [育達商職] 而且後來到「全華書局」打工。當時全華書局出版許多的工業學校/工專的教科書和參考書每當有折扣減價或清倉她就一定會私下先透露給乾哥讓我們適時的去買。這等好事,一定是B組先知道了才會傳到A組。

小班的技職教育根底紮得深每天同堂進出的20位同組同學特別親近。上普通課的時候另一組就在工廠裏上實習課升降旗周會和專業理論課,AB兩組會合在一起。電子實習課在實習工廠上課廠裏有六張寬敞的工作檯每張檯四人一小組,合用測試儀器設備小組長隨意輪流或自願。

曾金祥不但和我同組而且我們倆還坐在檯子的同一側。高工三年他那乾妹妹和同學們與我們班一起出去郊遊過幾次其中又有六位姐妹淘和我們班上一直保持非常良好的互動。 即使不是去郊遊也可能會在全華書店或書展碰到校慶活動/比賽也有的會結夥去「友校」助陣捧場。 有趣的是她們六位的姓氏並不是陳林黃李周那樣普遍的姓她們分別姓曾蕭。由於她們與我們班親近的像是哥兒們而且大家一起成長畢業, 進入了社會。班上同學們就乾脆把她們這六位很夠義氣的育達女同學們喚作「C組」納入了我們班的編制。

高工的三年同學們相處得非常融洽.  除了同組的,還有一路同學了五年 (工專兩年) 的室友 [粘仲琳],  鄰座的死黨 [王永華] 和那(數學一科)與我同病相憐, A組的奇葩 [王錦福]. 我的學校成績中等, [賴文雄] 找我一起去學速讀, 希望把書讀好些. 去的是學校附近的[王氏速讀班], 記得在那兒認識的有 [建國中學] 的 [范新登], 強恕高中的 [符黛妮]

班上有一位 [莊鈴堂] 同學考進[中正理工學院電子科], 市工還沒來得及畢業就入伍了(那年我還寫了一篇長信到他受訓的單位, 說" XXX麾下, ..." 為他請願, 希望長官能讓他回母校和同學們參加畢業典禮).  巧的是三年多之後我在 [統指部] 訓練班受預備軍官電信專業訓練時見到了他.那時我們的教官是 [韓彭文] (河南人), 那時的 [莊鈴堂] 已經是中尉教官了(佔中校缺). ...還會加...同學的生活記憶...

師大工業教育系(工教系)的應屆畢生都會到高工實習教學, 印象裏記得的有陳秀娟朱志華和師大工教系許振聲教授 (著作有我們的教科書<電視機原理>) 的女兒許純美.

畢業前我參加了 [電信局] 的特種考試, 那是當時公認的金飯碗, 競爭激烈, 沒中! 接著就是二技(兩年制工業技術學院), 師大工教系和二年制工專的聯招考試.我考中了第二志願的 [臺灣省立高雄工專] 電子工程科.不曾離開家的我一方面是不服氣 [技術學院] 考試的成績(只差兩分), 一方面感覺南臺灣的 [高雄] 是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不如 [臺北] 進步, 所以打算第二年重考.

鄰居曾媽媽知道我考上了好學校, 卻沒打算去讀, 就建議我還是為自己留個後路, 到 [高雄] 走一趟,到學校辦理了[保留入學資格]的手續, 再在來年繼續努力重考, 反正如果考到更好的學校就不去高雄讀就是了, 萬一考得不好, 起碼有個還不錯的公立學校讀.

那個夏天媽媽帶著我走了一趟 [高雄], 我們順道去了大嫂在 [左營] [崇實新村] (125-1號)的娘家.接著, 我就同時準備九月份的 [全國技能競賽] 和重考. 我回到一年前暑假實習的 [大同公司] 大龍峒廠借示波器,信號產生器和數位電表(VTVM)參賽, 也回到母校向老師(李鍚鏞-歿, 李天佑老師-歿) 們詢問參加比賽和學科筆試的問題. 我非常專心的在家複習功課做實驗, 培養實力.  在通過北部地區初賽後入圍參加全國性的決賽. 應該是有點破釜沉舟的用心, 結果決賽時竟然得到了工業電子工種的冠軍. 實習課同組的同學 [蔡正忠] (技術學院)、[曾金祥] (聯合工專)和 [徐金煌] (高雄工專) 特別做了個木質的"技冠群雄"獎牌給我,令我感動莫名,一直珍藏在手邊.


 

接著來的, 就是代表 [中華民國] 參加次年在 [愛爾蘭] 首都柯克市(Cork)舉行的 [國際技能競賽].雖然中華民國參加過好幾年的國際技能競賽,工業電子工的職種卻是第一次.記得準備未知的國際技能競賽真的是一段猜測的過程, 對我是如此, 對於培訓我的教練老師們更是如此. >> 
[譚仰光] (部落格址:  http://blog.xuite.net/yktan41/twblog   ), 劉昆祥(歿), 劉承(歿), 許本爵... 想到再加...

[泰山職業訓練中心] 電子科的主任 [伍紀祖], 副主任 [郭慶堂] (臺大電機)和 [林成文] (海洋學院) 和 [大同工學院] 畢業的 [張光普] 老師都是幫我的恩師. 他們藉著前一年去觀摩的經驗, 為我模擬可能的筆試和術科可能的命題方向, 還告訴我其它參賽國選手的技職背景讓我"知己知彼", 寄望我到時能有好表現, 為國爭光. 白天我在實習工廠的角落做project, 有老師們在旁, 有什麼事都就近解答.

受訓的期間, 我住在訓練中心的學生宿舍, 和其它的職訓班學員一起生活. 還記得從馬來西亞來的僑生 [劉順平] 和湖南同鄉 [黃湘澧] 跟我最投緣,還有一位 [滬江高中] 電子科的導工 [莊永],他騎機車,常常順路載我回家.  他們都比我大, 見識也多, 只是還沒有謀生的一技之長, 才到技職班來受訓的.  從他們那兒, 我聽到了教室外, 工作場所, 還有海外僑界的趣事,  他們從我這得到電子理論和電子裝配的技巧.  每天晚飯後我通常都留在寢室裏讀書,準備第二次的技術學院和二專的考試.那段時間我也讀完了 [宋瑞] 先生(人稱為: 永遠的磨刀石)的五冊勵志文集, 用來鞏固自己的心理建設.

受訓期間的 project 是設計並製做一臺大型的電子鐘,做為職訓中心學員們的作息鐘. 屏幕要大,要能隨環境的調節亮度,另外就是要能定時透過廣播系統"敲鐘".  做好的成品安置在職訓中心的大廳, 做完後還寫了一個長篇稿給當時才創刊的 <大眾電子> 雜誌,連刊了兩期.  一邊準備了比賽還做了實質的貢獻,可說是雙贏. (那電子鐘的核心其實就是李老師那兒的數位電子鐘)



出國比賽前的兩個星期, 各職種的選手全都到泰山職訓中心集訓, 大會為每位選手量製西服, 集訓的課程包含出國比賽的行程,個人攜帶的行李, 西洋禮俗介紹, 吃一頓正式的西餐, 還有工具儀表裝箱運輸, 非常的緊湊.  有些選手家人還得專程跑職訓中心送缺了的東西.

我最不能忘記的一件事是上飛機的那天早上, 大巴士從臺北市出發往機場, 媽媽出現在人羣中為我送行,  她不放心兒子第一次出遠門, 再三的交待我一些事, 我上車了, 她還依依不捨, 大巴士司機沒等她退出車外就猛力把車門一關.  她被嚇得踉蹌的往後退, 差一點就要跌倒.  隔著車窗,我看到媽媽被嚇得狠, 而我, 卻無可奈何 ---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的什麼叫做"無力感".
25屆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在機場的合照(左起第一位是照顧我們選手的譚仰光)


... 加寫國際技能競賽的記憶...  工業電子工有八個國家參加,  記得韓國選手得到金牌, 其次是瑞士, 西德分別得到銀牌和銅牌, 我是第四名.

一切都是快節奏的, 國際技能競賽結束,  回到臺灣已經是十月初了.  如果要申請保送 [臺北工專], 那得等到第二年才能入學, 我於是趕緊南下高雄工專.  因為落了將近兩個月的課, 兩年的工專, 我被死當了三次, 和我的學號 28444 非常的對應.

那時臺灣的經濟發展正是顛峰, 考上 [高雄工專] 時是"臺灣省立", 到了第二年入學時改制為"高雄市立"(院轄市), 讀了兩年, 畢業時就更升一等, 成為 [中華民國國立高雄工專]了! (現在是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http://www.kuas.edu.tw/front/bin/home.phtml
http://www2.kuas.edu.tw/gov/secretary/ebook(70)/Default.html  畢業紀念冊第82頁左上角是我.

二年制的學生大多來自外地, 第一年被學長們迎新, 第二年就讓學弟們送舊了. 記得二子一的導師是教英文的「陳浚陽」老師, 二子二是電子科的「 廖斌毅」老師.  在 [高雄工專] 學的最重要的學科是微處理器(微電腦)的結構和微電腦周邊設計以及撰寫微電腦控制程式.  記得廖老師的口頭禪是: [保持開闊的胸襟] , 這是木納的他給我們為人處事的一句話; 當時同學們老聽他嘮叨這麼普通的同一句話, 總覺得是 [老生常談], 猜想八成是他肚子裏沒有貨, 才避重就輕的老在講這無關緊要的同一句話來推拖時間.  後來進入了社會, 參與產品研發, 想起來, 才深深領悟出他這話的真實可貴.  謝謝您! 廖老師!!

廖老師高高個兒, 長得很帥, 那時他還沒結婚, 在我們緊鑼密鼓做畢業展時, 他的女朋友曾到實習教室來慰勞也是為我們打氣.  廖老師有口吃(挺嚴重的), 講起話來-結-結-巴-巴-, 同學中 [張頌華] 是非常機靈又聰明的一位, 有一次他在班會時抱怨廖老師, 道 "...他講的什麼嘛! 上課不教我們正經需要的東西, 老講什麼 [開闊的胸襟] ! 微電腦自己都不懂, 還要我們當學生的一個一個到臺上講課, 自己呢? 就躲在教室後面聽, 算什麼嘛? 什麼都不懂, 還當什麼教授啊?  人家賣三塊錢的東西, 到了他口裏就給說成了三百三十三塊三毛三..." 引來全班哄堂大笑...

就在這個時候, "老廖" 剛巧出現在教室門口, 聽到了這番抱怨, 滿臉通紅的, 靦腆的傻笑. 如今回想, 每一次上微電腦課的後半段, 不都是他為大家歸納主題, 提綱挈領的做總結, 又接著引出新的提問嗎?  他的考試全都是 open book test, 考題/專題製作及應用的題目也很夠水準.  電子工程這一行進步得太快了, 好的工學院的老師其實也和學生一樣, 必須虛心向學, 不斷的進修. 我們畢業後, 聽說他去了日本留學.

另一位值得提的是成功大學畢業的「 麥松梅」老師(歿). 他學識淵博, 幽默風趣, 為人親切, 記得他常常自我調侃的說擁有三機(雞)學位: 機械, 電機和計算機. 當時學校正在籌設的電子計算機中心, 是高雄的大新聞, 他在課堂上跟我們說有民眾不解的問他, 道: "你們高雄工專要成立個什麼電子計算機中心, 說是要預算買迷你計算機(Prime 50), 好像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我家裏就有好幾個大型計算機!". (呵呵一笑).

南臺灣天氣熱, 他一年到頭穿著短褲球鞋, 留小平頭, 活像個小學生, 可是高雄地區的空氣品質不好, 他的鼻子不暢通, 講話常常會哼哼哼的. 上他的課我們從來不必擔心點名,  記得他常說: [你們來不來上我的課沒有什麼關係, 你可能都已經會了, 知道的也比老師多, 那就只要來考試就好了...去追女朋友也好, 但是不要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浪費時間! 浪費寶貴青春]

>> 俞朝福(留日), 陳兆濟(數學出生教電子學), 張垣孫, ...

#~@ 全班為我慶賀20歲的生日

[高雄工專] 二子二 (二年制電子科二年級) 開學是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  臺中來的同學 [許漢章] 和我是同年同一天生的.  在 [高雄] [鳥松鄉] 的 [澄清湖] 畔, 我們倆渡過人生中最特別, 最難忘的一次生日...

那天是星期五, 才剛開學, 還沒有考試, 連作業都還沒有, 事實上大夥兒的心都還在放暑假, 中午過後, 班代 [楊俊達] 在黑板上留了行小字說是晚上在 [澄清湖] 的 [三亭攬勝 ] 辦我們倆的慶生會, 要參加的請打聲招呼. 夜幕低垂居然全班同學全都到了湖畔, 鐵馬排滿路旁, 班代買了吃的喝的, 連教室裏的大茶壺都給抓了帶過去, 還有好幾位同學提了吉他來彈來唱... 過了難忘的一夜... 
(在這之前的一次"畢生難忘的一夜"也是在澄清湖畔, 是那第一年的[新生大露營], 學校提供了厚重的帆布帳篷, 卻沒蓋的. 晚秋, 入夜之後每個人都被凍得半死. 那是教官威權的時代, 誰都得聽命令.)

地理的距離, 心理的陌生, 曾經讓我感覺[-高雄-]!, 啊, 那是很遠, 很遙遠的地方. 工專的第一年住學校隔鄰的"正忠路"一所民宅的二樓, 第二年徐金煌就把我和粘子招攬到圓山飯店山腳下的"鳥松鄉宿舍". 那是房東的一棟別墅, 出租給我們學生, 他在邊院養了很多的蘭花, 偶爾會騎車過來照顧. 別墅樓有三層(兩層半?), 樓下他們自己留著, 樓上租給我們. 記得到了沒事的晚上, 我們一夥人會上到樓頂平台, 喝茶彈吉它唱歌(大考完後還會上樓攬月喝竹葉青酒), 都是外地學生, 總是思鄉, 記得大家經常唱的一曲英文歌是離家500哩(500 mile away from ho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naavPxSmk    (2:50, Bobby Bare) - 500 mil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N1lLEp3H0    (2:50, Peter, Paul and Mary)
https://youtu.be/sciC1NMR8Kk       Justin Timberlake (Inside Llewyn Davis)

照片右上: 澄清湖畔的20歲生日晚會, 左上: 春假期間, 南橫公路建行, 巧遇騎單車返鄉的雄專同學, 左下: 通信官到陽明山總機實習, 右下: 單人單車環島途中在東西橫貫公路(中橫)留影
畢業成品展是我們第二年的大事,分組選題目.我和黃富義,吳鴻松和陳梓滄四人同組.其中我和陳都因為還有重修課所以真是焦頭爛額的忙.黃負責撰寫程式,我管硬件設計,吳管編輯和部局,陳則是小組長.我們那年的作品, "成功啤酒廠生產監控系統"趕上了教育部的青年研究發明獎的甄選截止日,竟然得到了大專生組的甲等獎, 還有兩萬圓新臺幣的獎金.那學期的實習課我們同組四人都得到了A. 我還記得畢業時陳梓滄非常興奮的告訴我說: "這是我的電子課中惟一得到的一個A, 我真的很滿足!"  短短的工專兩年, 我們都可說是收穫豐盈!




#~@ 偶然進入了電子通信的領域

[高雄工專] 的第一年寒假, 我上了 [成功嶺] 受大專學生軍訓, 全期六周, 是頭一回當兵.  回到學校後幾個月, 媽媽二哥和田阿姨三人同行到了 [美國] [舊金山], 和姐姐同住.  爸爸在 [臺北] 繼續公職, 四哥則繼續讀 [淡江大學], 偶爾回家.

同學們大多早在一年前就開始準備預官考試, 因為兩科死當重修, 我每天忙的是學校的功課, 除了忙學校的功課, 還是忙學校的功課, 絲毫無暇顧及旁的事.  第二個寒假我沒回臺北, 期末考過後離預備軍官考試有一個月多.  同學們回家了, 就我一人獨自在租賃的小樓 K 書. 把預官考試的書調了出來, 再倒數計日, 結果是每天必須至少讀一本.  噢, 那時的我承受惱人的鼻竇炎之苦, 無時無刻都是一鼻子黃綠的鼻涕, 每天不停地擤鼻涕, 鼻子總是紅紅的.  平時上課時間緊, 很難去醫院, 只有在放長假才有可能, 於是我開始每隔一日到高雄市區的 [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 治療的日課.  將近兩個月, 每周三個早上固定治療鼻竇炎.  那是人生第一次長期診治的經驗. 大清早就騎單車到 [高醫] 報到, 我坐在候診室的病人羣中, 搏命般的專心 K 書.  [破釜沉舟], [拼命一搏] 大概是當年心情的寫照.  [皇天不負苦心人] 辛苦的付出終於有了代價.  高醫的? 李醫師 把我的鼻腔細菌清除乾淨, 治好了我的鼻竇炎, 接著傳來了預官上榜的喜訊!  雙囍臨門.

記得放榜的那天大清早, 是徐金煌打電話來探問軍情的. 當時我還沒收到通知, 但是有經驗的他就在電話裏恭喜我考中了 - 錄取的是全國預官的 "最後一個".  電話中他很興奮的說: [考中全國的最後一名比考上第一志願的還要幸運].  是啊!  對我而言, 沒什麼時間準備考試卻掛上了個榜尾, 而且 [通信] 竟然從此成了一輩子的專業可說是非常非常的幸運好命!

1980 年開始的一年多, 天天與電話交換機(人工交換機, 萬國共電式自動交換機及西門子電子交換機) 和電信傳輸系統 (T1, E1, PCM, FDM, Microwave) 為伍, 1986年進入 LBL Real Time System Group (即後來通稱的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網路部門) 接觸到了王安辦公室系統網路, AppleTalk, PhoneNet, EtherNet, 接著又上學, 工作, 做的都是電信/資訊產業相關的工作. 即使現在不設計了電子產品了, 毎天修理的, 也多少是和通信電子相關的機件. 這, 絕對是命運的安排.

預備軍官考試榜單
以繼電器為主的電話交換機電路
成功嶺之歌(受基礎訓練的基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29wl8_9V8

黃埔軍魂(劉家昌作曲演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AYmhiEvA

在高雄讀書, 感覺很孤單, 也常想家, 媽媽那時已經離開臺北到了舊金山. 大嫂的娘家在左營崇實新村, 經常到了周末我就騎單車去那兒, 一是有家有親人的感覺, 二是因為要避靜 K書 (我們租的是一間獨立的別墅, 房東不同住, 快樂自由度很高, 所以每到周末, 同學們都喜歡來我們那兒聚會, 而我呢? 卻得應付沉重的重修課程, 無暇與君同樂). 那是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大嫂的媽媽, 弟弟和妹妹們對待我就像是自己的家人, 很是親切; 有時候和我同齡的雪莉會帶我到四海一家那兒看表演, 有時去吃吃館子看電影. 三姐「 王海萍」從小就進海光國劇隊, 後來留在臺北演唱, 偶爾回左營, 她的努力得到了當時文藝界的最高榮譽: [國家文藝獎章]; 可惜我從來只見她人, 卻不曾有機緣欣賞她的演出.  我在臺灣生長共23年, 只有兩年在高雄, 雖然不是軍眷子弟, 可是高雄/左營卻佔據了我的 [臺灣記憶] 的一半哩!

左營的眷村幾乎都拆除了... 華視新聞雜誌-被遺忘的竹籬笆:左營眷村褪色的容顏 (11分鐘)
https://m.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3bDxrZroyRY

今天的左營 (感謝筆友逸蘭分享)

1981年初夏, 同班同學們都畢業返鄉, 我因為重修工程數學, 同班同學畢業時, 我沒身分參加畢業典禮, 楊士正(綽號:連長)在典禮中幫我代領了兩張獎狀, 包得好好的交給了我.  眼見大家都順利完成了學業, 各自返鄉, 就我還得留下補修補考, 當時的我真是百感交集, 覺得感傷自憐.

左營崇實新村, 大嫂的娘家, 曾經是我周末的避風港





勉強通過了工程數學的一關, 反正是第二梯次入伍, 回不回臺北的家對我毫無差別的.  空檔的暑假沒有什麼任何計畫.  巧的是那時 [高雄工專] 的 [電子計算機中心] 剛剛成立, 用的是全新的[Prime50 迷你型電腦], 由終端機輸入程式.  因為暑假才剛開始, 計算機中心還沒開課使用, 科主任郭德惠 OK了, 我就毎天去用電腦; 記得每天就只有我和化工五畢業留校在電腦中心擔任助教的 [曾雪蓮] 兩人在空空的電腦中心,有人氣,有個照應,還可以幫她代班.

工專兩年, 雖然三科重修(28444嘛!), 但是那個暑假竟然成了我人生最豐收的三個月. 四哥淡江資訊系家在高雄的同學們為 [高雄工專] 整理圖書館, 四哥來高雄找她們也來看我, 圖書館和電子計算機中心同一棟樓, 二樓是圖書館, 地下層是計算機中心. 在那兒第一次見到四哥的同學 [鄒宗瑩], 現在竟然離我家不遠, 在毎天上班的路上. "人生到處知何似" 真的很有意思.  2010 年 12月26日, 住在紐約的四哥因為冰雪夜裏鏟雪猝死,偶爾能見到他的好同學好朋友,讓我心裏好過一些...  當時的詳細報導如下:

維基百科的記載: December 2010 North American blizzard

WINTER STORM SUMMARY FOR 12/26, 2010 TO 12/27, 2010 EVENT

A strong Nor'easter system impacted the Middle Atlantic region starting early Sunday morning December 26th and ending on Monday December 27th. At 7AM on the 26th, the center of the low pressure was sitting just offshore of Cape Hatteras and the northern most extent of its snow bands had started to fall across the Delmarva Peninsula and the southern-most counties in New Jersey.

By noon on Sunday the 26th, snow had begun to fall in the Philadelphia Metro region and continued to overspread towards the north during the remainder of the day. Heavy snow bands formed offshore during the afternoon and evening hours on the 26th as the low continued to strengthen. The heavy bands pushed into the coastal counties in New Jersey with continued 2 to 3 inch an hour snowfall rates during the evening and overnight hours on the 26th.

As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moved along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coast it rapidly intensified dropping 24 millibars in 24 hours to a minimum pressure of 976 millibars by 7AM Monday the 27th. At this time the low was centered over Cape Cod Massachusetts and the snow was beginning to end from South to North through our region. By mid-day on the 27th the snow had come to end across our region.

At 1148am on December 25th a Winter Storm Watch was issued for Carbon, Monroe, Berks, Lehigh, and Northampton in Pennsylvania. At 324pm on December 25th, the Winter Storm Watch was upgraded to a Winter Storm Warning for the following areas: New Castle, Kent, and Sussex in Delaware; Cecil, Kent, Queen Annes, Talbot, and Caroline in Maryland; Sussex, Warren, Morris, Hunterdon, Somerset, Middlesex, Monmouth, Mercer, Salem, Gloucester, Camden, Burlington, Ocean, Cumberland, Atlantic, and Cape May in New Jersey; Carbon, Monroe, Berks, Lehigh, Northampton, Chester, Montgomery, Bucks, Delaware, and Philadelphia in Pennsylvania.
At 0352am on December 26th the Winter Storm Warning was replaced with a Blizzard Warning for the following areas: Morris, Somerset, Middlesex, Monmouth, and Ocean in New Jersey. At 310pm on December 26th the Winter Storm Warning was replaced with a Blizzard Warning for the following areas: Sussex in Delaware; Atlantic, Cape May, and Southeastern Burlington in New Jersey.

At 0350am on December 27th the Blizzard Warning was canceled for Sussex in Delaware and the Winter Storm Warning was canceled for Talbot and Caroline in Maryland; Carbon in Pennsylvania.

三個月裏結識的另一位貴人是 [筆友].  那是偶然的一天,讀到了筆名"逸蘭"的文章 <心靈的獨白> , 寫的是升學壓力下對生活對未來的感想, 深深地打動我心靈深處, 一字一句深深地引發了我內心的共鳴.  不知當時是怎麼個勇氣使然, 便寫了封信到中央日報社陳述"讀者感言"(當年的地址是: [100] 臺北市忠孝西路1段83號), 透過了編輯的連線而認識了就讀屏東師範專科學校的逸蘭.  她竟然也住在左營的眷村, 不知為何天下的事情竟然會如此的巧妙?)  她後來考進了 [高雄師範學院], [中國文學系], 邊教小學邊進修.  因為我只有這麼一位文科的朋友, 所以特別的珍惜, 而且對這兩所學校畢業的朋友也特別有好感, 應該是移情的心理吧! (40年了, 我們依然筆談)

張曉風的<你還沒有愛過>是筆友逸蘭送我的散文集;我一直保存的還有來美國後的賀卡和她學校的畢業特刊
好朋友傳來齊柏林空拍的[飛閱高雄], 拍得極好,收納在這兒,做為我高雄兩年生活的總結...

https://www.youtube.com/embed/uHgbfzNqduc        (3:42, 空拍「飛閱高雄」齊柏)
https://m.youtube.com/watch?v=qeT9fmol7qU         (5分鐘, 高雄的變與不變 )

軍中的規定是禁止交筆友的 (原因是顧慮到現役軍人可能會在有意或無意的言談之間洩漏軍機), 好在筆友和我是在入伍前開始交往的 =不算=  服兵役是一連串的苦悶無奈, 甚至對未來感到"絕望"的時期, 好在有她, 魚雁往返, 不然我真不知道怎麼熬.

我們頂有默契的, 也不曉得我們怎麼總有寫不完, 道不盡的話題, 我們是交朋友也是互相練筆力.記得她說毎個星期一定要寫上幾千個字,她寫來的每一封信總是寫得滿滿的幾頁,我也寫得滿滿的回過去, 有時還真的感覺 [紙短情長] 好幾頁的信紙都不夠寫呢!  等信 >=> 寫信, 尤其是盼望[逸蘭] 的信,竟成了我兩年軍旅生活精神上最大的寄託. 毎天下午班長喊名字發信件幾乎都有我的信, 讓排長班長和同學們都羨慕得不得了. 她寫給我的信都是講學校裏的生活和時事感言, 並且為我打氣. 雖然軍中的郵件都是要經過政戰部門檢查的 (寄發/接收), 反正我又沒有洩漏軍機,並不怕也沒有特別在意,我的信就是我的信, 家常小事他那輔導長管不著!  那時我也讀作家 [陳幸惠] 的<軍校教師手記>, [周密] 的 <海上大學 100 天>, ...有了這些精神食糧, 苦悶難熬的軍隊生活反而變得很充實.
我在環島旅行途中寄給筆友逸蘭的成功嶺郵卡
六周的新兵基礎訓練是在臺中市的成功嶺過的, 接著根據專長抽籤分發到專門的學校, 我的特官兵種是 [通信], 結果抽到了新店 (回家了!) 的 [國防部統一通信指揮部] (統指部)接受通信裝備的專業訓練三個月, 學的是有線電話系統的 [潛龍], 海底電纜傳輸的 [海龍]和微波傳輸的 [天弓]. 那是我與電話, 電話交換機, T1, E1, PCM, FDM 的正式接觸.

那三個月大概是我今生笑得最多的一段時光了...... 訓練班同期有三個班: 我們預備軍官班, 通信士官班和聘雇人員班 (女性).  每班 20多員, 三班裏都有陸海空三個軍種,穿不同的軍服, 還有一位女教官管女生.  早晚點名, 用餐都在一起, 休閒活動也都在同一個俱樂部.

那段學習的時光真的充實也很快樂, 可惜想不起訓練班隊長的名字了...等我想到再加寫...
河南籍的韓彭文教官教授荷蘭飛利浦公司的電子交換機...

還記得有榮譽假回家過夜, 隔天早上算好時間, 帶香酥的燒餅油條給班上的"同袍同學"...

還有一次幾小時的榮譽假出來與筆友 [逸蘭] 第一次見面.  我們倆的運氣真的是很好: 那是個星期天, 她們的畢業旅行剛好到了台北市, 當天在台北市的 [教師會館] 過夜.  而我呢? 竟然在新店受訓, 剛好有那珍貴的 "榮譽假" 可以出營.  我抓緊時間, 幾乎是用衝的, 出了營區, 立刻叫了計程車趕過去.  她在同學陪伴下見到了剛從 [成功嶺] 下山, 一副狼狽模樣的菜鳥 - 我.  [教師會館]樓下大廳的會客室, 短短的第一次見面, 好像故事 Blind Date 一般緊張刺激.

結束訓練分發下部隊, 通信中隊部的人事士官  [簡尚文] 到大隊部接我到營區.到達時正是晚餐時, 簡趕緊招呼我坐下用餐.忽然主桌的 [陳慶哲] 隊長怒吼一聲, 大聲咆哮: 死老佰姓!不給隊長敬禮! 給我去面壁!這是我初中後再一次因為 [敬禮] 而引發的惡夢.

我嚇得立正不敢動.  第一天的晚餐就活活的站在食堂角落捱餓. 以後的日子過得辛苦, 值星的一個星期裏, 我完全無法入睡.  七天之後,頭髮白了一半.  下了值星簡直不認識鏡子裏憔悴的自己!  隊長不喜歡每天見到我這個"死老佰姓", 很快的便把我踢調到 [陽明山分隊] 去"學習"交換機機房的作業.

關於 [敬禮]: 後來因公經常進出總統府, 中山樓, 慈湖等地, 所見全是比自己官階高的多的 [長官們], 依照 [軍人禮節] 規定, 低階者必須向高階者 (1)敬禮, (2)大聲說: 長官好!  因為第一天沒敬禮吃了虧, 從此心有餘悸也有了警惕.  第一次進總統府我就是照著 [軍人禮節的規定] 這麼做, 結果很快的便發現經過走廊走一回, 右手必須一直 "舉著" 不能放下, 而且一路大聲喊 [長官好!] 喊個不停.  若只是一個人迎面而來還好辦, 敬禮-長官好一次, 來兩人就兩次, 來三人, 三人之中有兩人軍階比我高, 一人與我同是少尉, 那就敬禮兩次吧, 也行.  可是走廊上站著三個五個 [長官們] 在談話, 我的敬禮問候讓這些 [長官們] 覺得煩人無奈, 但有的還是很禮貌的回應: 好, 好! 或只是點個頭.

再到大餐廳吃飯, 那打菜的老長官領徽是個 [中校], 我這小小 [少尉] 預官, 端著餐盤飯碗, 雙手滿滿, 又該怎麼敬禮喊 [長官好] 呀?  還有, 在 [陽明山莊] 的 [革命實踐研究院] 的硫磺溫泉池裏, 比鄰而坐裸身泡湯的肯是個 [將軍], 有時還有好幾位 [將軍] 呢,那我這小小兵該如何履行軍人禮節規定的 [敬禮, 喊長官好] 呀?

因為沒好好敬禮而吃虧, 現在想想, 根本是當事人強烈地維護自己的尊嚴, 和他個人的修持問題, 如果心裏踏實, 心態也平衡就不至於因為一個 13 歲的學生只敬了半個禮而發怒到揮拳猛搥, 打到他翻滾落地, 欲置於死地的地步. (請見另一篇文 <青春噩夢>)

那時正好是春天, 被踢到陽明山還真好哩!  每日清晨走路到 [中山樓] 動手動腦學習/實習電話交換機和潛龍天弓傳輸設備.  機房裏有空調, 環境極好, 白天有雇員 [楊之霞], [楊之芝] 姐妹,晚上有士官兵值班.分隊長是 [上尉] [鍾進勝].  山上天氣涼, 他猜想我這 [預官] 一定是個睡懶覺的傢伙, 好幾次, 他在七點鐘突襲檢查我的寢室, 那知道我早早就起, 讀書寫字了.  他想抓卻總是無功而還, 真不好意思 8=).

過完了春天, 我被調回 [圓山] 中隊部, 離[圓山大飯店]不遠, 清晨我們會慢跑到飯店前的廣場樓牌附近     https://m.youtube.com/watch?v=r4Txwfxc3OY&feature=youtu.be 

在[圓山]一直待到退伍.  預官同袍有: [馮顯蒲] (清華化學), [李光敦] (臺大土木, 水文學, 他的願望是治理黃河, 曾經送我一卷黃河大合唱的錄音帶做退伍紀念品; 我不明白為什麼氣勢澎湃如此的歌, 在當時會被列為禁曲), [莊智清] (交大, 自動控制研究所, 南加大博士), [簡振義]...還有: [傅新亞](歿), [王志文], [龔屏生], [程慶生], [宗福生], [高龍南], [劉治民], [楊品三] 士官長, [陳俊明] (成功高中畢業, 家境富裕, 開小轎車到營區), [陳彼得] (世新廣播電視科), [陳映春], [江宗良] (住基隆), [陳振慶], [鍾考原] 和逢甲畢業的 [陳德珍].

黃河大合唱(完整八個樂章, 一小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qxTvI3lYk
受通信專業訓期間結識了 [明志工專] 畢業, 家住 [鹿港] 的 [許自元], 當他知道我喜歡 [羅大佑] 的一首 "鹿港小鎮", 他便在回 [鹿港] 老家時邀我去玩.那天早上我們在臺北火車站會了面,倆人興奮的只顧著說話, 說著-說著, 結果==>> 兩個傻小子竟然眼睜睜的看著火車離站, 開走......
笑話一籮筐...   想起來再加寫...

在鹿港玩了一天,回營晚了......
鹿港小鎮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 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 夢中的姑娘依然長髮迎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再度我唱起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
歸不得的家園 鹿港的小鎮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繁榮的都市 過渡的小鎮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 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 世世代代傳香火                    

!  鹿港的小鎮, 小鎮, 鹿港的小鎮…...

鹿港百年情(50:3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4xYvCEhBr8

古色古香的鹿港老街(4:1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aq9QVxO1qE

鹿港懷舊之旅(3:5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LntdG60Ouc

====

軍中兩年, 從懵懂到後來熟悉環境, 同袍間取得信任相處愉快, 還有 "搞得清楚狀況" 後漸入佳境.  休長假時我和登山社去爬 [大霸尖山],結識了船員家庭的山友 [王招貴],周末還一起去溜冰刀呢.  退伍的前三個月, 隊長讓我晚上到 [臺北工專] 進修, 上 [汽車保養修護班], 到 [民眾服務社] 上汽車駕駛班. 那是我為未來美國生活技能的預備式.

1983年8月23日 (823金門砲戰日), 我圓滿履行了一個中華民國國民的義務!  前一天, 中隊長 [張彪] 派車送我回家, 副隊長 [田樹潤] 送我十大盆自己培育的花當作退伍紀念品. 退伍日當天早上, 我自個兒去大隊部領了退伍令後, 就從 [貴陽大樓] 走路到 [內政部入出境管理處] 遞交赴美國探親的申請文件.

回到家裏, 我就開始準備向我的祖國作一次非常非常正式的道別. 我希望在離開之前好好的撫摸生我養我的大地, 看一次復興基地寶島 [臺灣] 的風土人情.這樣,我離開了以後才不會後悔,說,連自己住了 23 年的家鄉都從來沒好好清楚地看過.

我固定的練單車也練駕駛, 清理 23 年來的書籍, 日記, 信件和電子器材, 並且找時間和同學朋友話別.  我把兩年多來筆友 [逸蘭] 寫給我的所有信箋分開包好了一大包, 像所有希望留存的事物一樣, 留在家裏書架,  想, 我把青春的記錄留在成長的地方, 以後我再回來取......  結果.....所有的一切一切都在數年後的一場颱風後泡了湯, 全數銷毀了.

千山我獨行, 不必相送...(港劇楚留香主題曲)

1983年10月29日(星期五, 陰雨)清早, 我背著登山包和睡袋, 帶了伍仟塊錢現鈔, 開始了16天的單車環島旅行: 從新店三峽到桃園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持剛考過的汽車駕照遊園),石門水庫, 龍潭,三灣(宿工地),獅潭,大湖,卓蘭,東勢,和平,谷關,達見;10月31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當天午前到達了中橫的梨山,在梨山賓館,慢-慢-的參觀,用了午餐.繼續走時全是上坡,山裏天黑得早又開始下雨,傍晚時好幾次有開卡車的好心人停下來問我要不要搭便車,我不領情的謝絕了. 結果那個晚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隧道,在風雨中爬坡獨行,竟然讓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懼].

夜裏九點多捱到了大禹嶺,宿一民宅. 次日清晨一路中橫公路急下坡過天祥溪畔太魯閣新城景美直衝到花蓮,清晨衝著下坡,右側是斷崖,就一路穿梭在狹窄的來去兩車道間;車速很快,煞車皮摩擦出煙臭,結果很早就到達了花蓮市,便獨個兒去遊鯉魚潭,下午工專同學羅朝斌下班後找他,他帶我吃晚餐逛夜市,在他家過夜.次日沿花東海岸公路經過豐濱姑律大港口長濱竹湖鳥石鼻三仙台,夜宿海濱崗哨,半夜被值勤衛兵趕出睡公園長凳.次日繼續行程道成功東河都蘭富崗富原馬蘭到臺東市找范金郎輔導長,途中撿到一顆未爆的槍彈,與他在營區午餐時交給他處理(11/3).接著的半天,到了臺東知本國家公園,巧遇臺北來的兩位女孩(育達商職)共遊卑南文化村,初鹿牧場,夜宿龍雲莊旅舍.往恆春的路挺難走,經過了太麻里金崙大竹大武在壽卡夜宿路邊一位老兵開的香菇餃子館.告別了老榮民,繼續到了恆春遊覽了鵝鑾鼻墾丁國家公園,離開前買了一個圓鼓鼓的赤鮭魚標本,當夜宿楓港路上的工地.第二天過枋山枋寮佳冬林邊東港汕尾林園小港到達高雄市.我騎著熟悉的路回到高雄工專再轉到鳥松鄉的舊居.

然後轉往 [左營] 夜宿大嫂娘家.次日(11/7, 星期一) 與筆友逸蘭在左營大街晚餐, 正式的向她道謝也是告別.  年輕的我們, 雖然透過書信無所不談, 真見了面, 卻感覺到彼此間的青澀尷尬, 反而沒話題聊了. 記得她因為要準備隔天早上的課, 待了沒多久, 只喝了杯果汁, 連晚餐都沒吃便丟下了我, 匆匆回家. 清楚的記得她對我的提問是: 你為什麼一個人單車環島?

第二天早上告別了 [高雄], 接著北上彌陀崗山到臺南市,遊了曾文水庫和烏山頭水庫,夜宿水庫途中的鎮南宮內善房.次日繼續北上遊了嘉義農場,接著從中崙西港佳里學甲鹽水朴子蒜頭,過北港大橋新街元長褒忠崙背二崙,騎過教科書上讀過的西螺大橋宿溪洲工地.這路上遇到一位酒醉騎摩托車的長者,在我前面搖搖晃晃的, 然後就摔倒在路旁,扶起他,我拿出了急救包為他止血擦傷口貼繃帶.把他安插到樹下坐好,再趕緊前行到下個村,通知別人來接他(好在他是那兒的村居民).

再出發是到員林(寄放單車搭上客運車)草屯魚池日月潭埔里霧社(山胞抗日紀念碑)清境農場,夜宿廬山日月星山莊旅館.第二天早上回員林拿了車後繼續北上,經過彰化到台中市,工專同學 [巫國興] 招待我晚餐,又和他女友一行三人看電影 "看海的日子", 夜宿巫家.

離開臺中市沿一號省公路北上回家,經過的是豐原后里三義銅鑼苗栗頭份香山到新竹市.過了竹北經山崎湖口楊梅中壢桃園龜山新莊板橋中和永和景美,在傍晚回到了16 天長征前的家,全程1,230公里(770英哩),完成年少猖狂的心願和飛行千萬里的預備式.

"喜歡, 台灣八分鐘完整版http://youtu.be/eAWqDNVAKjA

現代的單車騎士AMAZING Cyclist   http://www.youtube.com/embed/xQ_IQS3VKjA

2010年的10月,文友 [楊秋生] (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軍校國文老師) 回臺灣參加海外女作家雙年會前, 她撥來電話跟我餞別, 放下電話後, 不知怎的心頭湧上一陣感傷, 寫下了這段文字......

~*&*~ 與您結緣, 感覺真好~*&*~  

當年趁著剛退伍, 等來美國簽証的人生空檔,
獨自騎著單車, 做了一次十六天的環島旅行.
從新店過新竹到臺中, 越中橫下花蓮抵屏東,
巡禮一趟, 是對生長的臺灣做了正式的道別.

狂狷的少年, 好像什麼都不怕,
宿街頭, 市場, 善堂, 工地, 軍哨...
花東海岸邊看太平洋晚霞夕照,
探訪寶島各地, 感觸人情世事.

為的是親身體驗書本裏沒有的,
還有課堂上老師從來不會教的.

一個月後, 踏上美國,
陽光璨爛的午後, 一人獨坐 Ocean Beach 沙灘,
經常佇立 Berkeley Hill 山頭,
眺望的, 思念的, 竟是太平洋的彼岸.

你什麼時候回臺灣的呢?”
每聽到朋友返臺, 總泛起我心頭一絲悸動.

聶華苓的 <<三生三世>> 是她對一生漂泊的喟嘆,
外省人的台語, 外星郎”, 不就是 “Alien” ?
回不去了, 回不去了有誰能讓時光倒流呢
斷了線的風箏, 我離開了, 不曾回頭.

跌跌撞撞的辛苦相信你我都是感同身受,
時光的巨流河裏, 只敢偶爾回首慻戀,
小車不倒繼續推”, 現實生活裏, 只有向前,
流逝了的, 是時間; 沉澱下的, 是回憶;
悠悠人生道上, 能與您結緣, 感覺是真好!

1983年12月3日星期六, 我投下了畢生的第一張選舉票, 四哥下午回家為我餞別後便匆匆回軍營. 12月4日星期日下午, 我離開了生我養我育我的 [中華民國].  到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為我送行的有爸爸和嫂嫂; 同學有 [粘仲琳] 和從 [基隆] 來的 [紀華全] 和 [陳繼健], 陳送給我一面中華民國國旗...


[金錢並非萬能, 沒有金錢卻萬萬不能].  臺灣的23年生活裏有一位要感謝的是 [李月美] 阿姨,她是爸爸內政部的同事. 記得每一個學期開學前,爸爸都要向她借錢幫我們繳交學費,等到一個多月後,公務員子弟的教育補助金退回來後再立刻把錢歸還給她.

還有就是湖南華容縣的親戚 [曹保民] (妻子陳克一), 在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他因為在臺中服務的 [瑞陽鐵工廠] 表現優異, 家庭經濟穩定, 在我們家有急需的時候總是適時的伸出援手.
[保民] 雖然在輩份上是我的表哥, 可是年齡與爸媽相當.

8 則留言:

  1. 記憶力超好,而且記錄保存真完整。我娘家在大坪林,小學讀大豐,如果中學不是念私立,說不定一起在五峰國中當同學,您提的國中同學名字我有認識的。此外「王太士多」是很特殊的店名,以前每看到招牌都感疑惑不明白意義。

    回覆刪除
  2. 據說當年在臺北市也有一家士多, 喚做"美心士多", 家父任公職,英文挺好書法也好,家母開店,他便取名"王太士多",自己用油漆寫招牌. "王太" 就是王太太, Mrs. Wang, "士多" 就是英文的 Store. 因為家裏人多大小事情很多,有時就被戲稱為"王太事多" :)

    回覆刪除
  3. 豁然開朗,解鈴還需繫鈴人。「王太」尚易解,那時想「士多」大概是客人很多的意思,可又不明白何以只有「士」?那麼農、工、商其他人呢?或者是往來無白丁,士子上門多的意思?總之每次看到招牌都想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娘家在大豐路,所以只是偶然經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到底在哪條街上看到都想不起來了。

    回覆刪除
  4. 王太士多舊址是新店鎮北新路三段156號,在江陵里車站和天主堂之間, 王太士多的地理位置很好,附近有女子公寓,北新戲院和南強中學, 開明商職,又因為賣公車票,報紙和菸酒,所以人氣非常旺.

    隔鄰是燒餅油條店,嘉道餃子館,另一側是敬業電器行,三吉西服店;馬路正對面則是神農氏中藥房,米舖,診所和美琪服裝店.

    中美斷交,政府呼籲民眾自立自強,不要崇洋,王太士多一夜之間改名為[王太商店],第二天便上了報紙新聞…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是近鄰了,我大伯父家在三吉西服號樓上,樓下租給店家做生意,後來北新路拓寬蓋大樓,他們也搬家了,不過就住在附近,今年過年我還回去給大伯母和堂哥堂姊拜年。神農氏中藥房,好熟悉呀,娘家的中藥、人蔘都在那裏買的,我母親信任老闆。北新戲院,那時都是走路去看電影的,包括再過個「景美橋」(舊橋)去逛景美夜市。大概就是那時候走來走去看到您家的招牌的,沒想過了這麼多年居然在美國碰到「王太士多」的小少爺。:-)

      刪除
  5. JASON:我是明志工專畢業,家住鹿港的許自元。王永慶創辦了台塑、南亞、台化,但他創辦的工專,不叫南亞工專,是明志工專。茫茫網海,居然神使鬼差的逛到你的回憶網誌,還真叫人驚喜。當年一起在統指部訓練班受訓,也一起分發到中央大隊,我到二中隊,你是一中隊吧(還是三中隊)?還有一位高寶華(海專畢業的),籃球打的好,被留在大隊部,轉眼三十多年了。我不知道退伍、離開貴陽大樓後,你就預備奔向太平洋彼岸。我下班在家也做麵包,家人早餐用,若有機會,一定請你品嘗。see me at facebook for "mitelephant".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象, 是你啊! 呵呵, 真的是心想事成! 我們是國防的通信兵,遍佈山巔海濱---停---與海浪作戰和山風為鄰... jason8x8@gmail.com

      刪除
    2. 我剛剛看到你去年回台過,這剛重逢的快樂,霎時變成扼腕之恨晚了。我們有7小時的時差,這回別是吵了你的睡眠。統指部已沒了,那隊歌不免要絕響了。到我臉書來。我看到你南亞更正為明志了。NICE。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