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5

喻麗清: 作品及追思紀念活動記錄...(updated, 11/20/2017)

想念喻麗清的時候, 就讀讀她的文章吧...

十月份書選: <後院有兩棵蘋果樹> 及 <面具與蛇>    喻麗清著      主持人: 作家聶崇彬

上週日 (9/10) 的喻麗清紀念會, 灣區文藝界聯合主辦, 徐敏子主持, 溫馨圓滿.  有朋友出城無法參加, 或因時間有限 沒有機會發言, 或發言了 但意猶未盡.   10/14 下午 可繼續分享我們心目中的喻麗清.  歡迎參加!!

Doris Tseng 盧慧芬
Librarian / Chinese Book Club organizer
San Francisco Main Library
International Center
(415) 557- 4430

歡迎借閱:   http://sflib1.sfpl.org/record=b3019563~S1 
〈後院有兩棵蘋果樹〉散文集, 2015,  可能是喻麗清最後出版的書

http://sflib1.sfpl.org/record=b2371836~S1  (2008 出版, 不再印刷, 本館只有七本)
〈面具與蛇〉散文集, 有關舊金山風情, 在美生活的心得感受 (謝謝作家周典樂 推薦此書)

http://bit.ly/2joECrh     (喻麗清的其它著作, 供借閱)

中頁,  海外華人女作家協會. 喻麗清紀念專輯    http://www.ocwwa.org/

文心社的報導    http://wxs.hi2net.com/home/blog_read.asp?id=2312&blogid=95493

"美國都市報" 的報導, P. 51-53, 讀喻麗清的書感受愛的力量-記總圖書館的一次讀書會

星島日報報導  :  "中文悅讀會緬懷創始人喻麗清"

====

灣區著名女作家喻麗清在與癌症搏鬥兩年之後,不幸於8月2日與世長辭,享年72歲。為紀念這位深受讀者喜愛的多產作家與詩人,灣區多個社團組織將於2017年9月10日(星期天)下午1-3時,在舊金山市立總圖書館底層社區活動室聯合舉辦紀念會,緬懷喻麗清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及對社區的貢獻。歡迎社區朋友參加。

喻麗清紀念會流程
1 紀念會開場白 徐敏子
2 主辦單位負責人致辭 林中明, 吳惟惟(紅杉林), 盧慧芬(舊金山總圖書館), 林美利(龍吟合唱團)
  楊秋生(北加州華文作家協會), 李思正(青樹基金會, 幻燈片展示)
藝文界朋友致辭 王性初, 劉荒田, 楊秋生, 謝勲,
親朋好友讀者粉絲自由發言 林中明展示牡丹詩會紀念幻燈片
喻麗清詩文欣賞 朗誦者 
朗誦一:愛的圖騰 / 幻想的海洋   許靜芝
朗誦二 :   舒伯特第八號 / 送別      徐秋月
  朗誦三: 悠然/紅皮箱           謝勲
朗誦四 :終於/最後一瞥       王性初
8 家屬致辭 喻麗清大女兒        唐檀生博士
9 紀念會結束語                       徐敏子
10 茶點及交流

喻麗清祖籍浙江杭州,一九四五年生於浙江金華,三嵗隨父母遷居臺灣。臺北醫藥大學藥劑系畢業後隨即赴美。一九六九年返台,任耕莘青年寫作班總幹事。一九七二年再度赴美,旅居紐約水牛城,在紐約州立大學教授中文。一九七八年遷居柏克萊,任職柏克萊加大脊椎動物博物館。

喻麗清曾任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臺北醫藥學院北加州校友會會長、美華新文藝學會會長、灣區華人女作家協會會長等職務。她的作品經常入選海内外各種選集及教科書中。曾獲臺灣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中國文協散文獎章、兒童文學小太陽獎及臺灣文建會最佳少兒讀物獎等榮譽。

聯合籌辦紀念會的組織包括舊金山市立總圖書館中文悅讀會、東灣牡丹詩會、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美國青樹教育基金會等。喻麗清生前與這些組織有密切聯繫,她是舊金山市立總圖書館中文悅讀會共同創辦人及首位作家主持人、東灣牡丹詩會創會會長、青樹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也曾任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理事及“紅杉林”雜誌資深編委。

各主辦單位負責人表示,喻麗清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他們收到許多作家、讀者自發送來的紀念文章,大家回憶與喻麗清相處的點滴往事、她清麗雋永的文字帶給讀者的人生啟示,以及她謙虛、低調的高風亮節,深深惋惜她的離世。多位喻麗清的作家朋友及讀者、粉絲將在紀念會上致辭,緬懷這位良師益友,會上還安排有喻麗清詩文作品朗誦。喻麗清的先生唐孟湘以及大女兒唐檀生博士將參加紀念會。有關詳情可聯絡青樹教育基金會的余荊意,電話:415-602-4754。

舊金山市立總圖書館近Market St. & 8th Ave. ,在市政府大樓的對面,坐公車或捷運(BART),請在Civic Center 站下車,出站即到。
 

http://www.worldjournal.com/5103687/article-作家喻麗清病逝-好友楊秋生:不捨

東灣牡丹詩會 2004 年由喻麗清, 徐敏子, 劉惠如, 共同發起成立. 徐敏子製作了這本相簿 (e-Album) 追思喻會長.  [清麗之餘 -- 紀念喻麗清]


我們為共同的好友喻麗清之走感到惋惜與懷念。我與她認識約十五年,因住在相鄰城市而來往較多。她和藹可親,文雅謙遜,但自幾年前生病後拒就絕我等上門探訪,怕麻煩朋友。今年一月她曾奇蹟般地病情好轉,方允許我和其她朋友前去看望. Mary Sun (謝萌)

悼念喻姐     謝萌
良師益友忘年交,不辭而別上九霄。
遺下詩文人間照,流芳百世為君驕。

探訪喻姐    謝萌
早春時節梅子開,探訪喻姐復康哉。
重病新癒日日好,朋友歡聚喜顏開。


回憶    喻麗清

牡丹又開放了
除了鄉愁
無以名之

回憶像一格一格的小抽屜
什麼時候存放什麼時候打開
記憶並不預先通知我們

有時是故意
有時是遺忘
那些鎖與鑰匙
有時並不般配

一朵花可以打開一個浪漫的故事
一個錯覺也可以喚回失去的童年
有時是模糊的
有時是浸泡在淚水中的
在我們遲鈍的美感中
它永遠有它神秘自足的角落

回憶你是天涯海角
你是月光下一個空空的漁網
讓我在網中畫幾條魚
讓海洋在魚的體內
也可以與李白的詩句一樣

一起存入那記憶的百寶格 (第六屆牡丹詩會, 二OO九年四月四日)



盒子

我喜歡盒子,各式各樣的盒子:大的、小的;紙的、木的、鐵的、石的;看見的以及想象的……

盒子的魅力,在於它可以有内涵空著的時候,可以放進什麼。打開的時候,可以找到什麼。開啟了,是内容。關上了,是寶藏。而它所擁有的那種内涵的可能性,又仿佛無限。因為,空——是一種静默,既可以是嚴肅的又可以是遊戲的;實是一種飽满,實在的、實用的、踏踏實實的“佔有”;所以盒子無論是空的還是滿的,都可以叫人歡喜。

我從前收集過盒子。由三五牌香菸的小鐵盒到波蘭製的圖案木雕方盒,由印度人面銅盒到韓國嵌鑲彩貝的漆盒,由裝隱形眼鏡的到裝聖誕禮物的,由女兒學校做的手工到有著音樂的首飾盒子 ……只要稍具特色,無不集而藏之。

巴爾扎克的小說裏,曾經寫過一個住破樓、穿破衣、吃麵包喝白水的猶太人,一到了舊貨攤上看見古畫眼睛就發亮。人家以為他連冬天買煤的錢都没有,可是死後却在他的壁爐裏發現用床單包裹的許多珍貴的名畫。我雖然看見橱窗裏許多漂亮盒子,眼睛也會發亮,可是,看完價錢有時也是懂得放回去的。

奇怪的是從前我窮,買了不少盒子。買時忍痛咬牙的挣扎,歷歷在目。現在,却不那麼想買了。有時候想到它們在店裏的“命運”或許比在我手中的好,反而覺得釋然。對於盒子的愛是現在多?是從前多?我不知道。但是,我清清楚楚知道我心中所收藏的盒子是愈来愈多了。

我最早的一個盒子是希臘神話裏頭潘朵拉的盒子。那盒子裝的是疾病與災禍,潘朵拉由於好奇,盒子一開,統統放到人世間來了,幸好她蓋得快,把希望還留在盒裏。它成了我們人類的“希望之盒”了。盒裏乾坤,還有比它更具神秘色彩的嗎?

天上的寶盒或許只有一個,地上的却有無數。其中皇帝的玩具箱——多寶格圓盒,絕對是盒中之盒、寶中之寶。除了大盒裏有小盒,小盒裏尚有套匣,套匣中又有屜。寶盡藏。作皇帝,過癮

能跟皇上的多寶格比價值的,大概只有貴婦的首飾盒了。现代的首飾盒子愈做愈大,形同箱子,嵌着鏡子,配着音樂。女人玩此喪志的,當不在少數,張愛玲的小说《色•戒》裏頭,就有個為了一只鑽戒而走上自亡之路的少女。皇帝的多寶格裏,當然不會有膺品的,誰敢冒殺頭之險?可是,貴婦人的首飾盒,一只假鑽亦可躺在絲绸做裏、厚絨裹外的盒裏變成温柔的騙局,能用金錢收買愛情的時候哪個男人會不想一試?

平常我們的盒子,按用途分,就叫它什麼鏡盒、硯盒、墨盒、印泥盒,乃至於鞋盒。按質料分,又叫它什麼木盒、鐵盒、瓷盒或者玻璃盒子。可是,古董商人或者考古学家們,他們叫起盒子來,真是有名有姓的,好像一個盒子是一個不同個性的人物。你瞧:

百寶嵌花果紫檀盒、青瓷蓋盒、鳥金釉盒、插彩圓盒、牙雕果盒、雕竹透花盒、碧玉心形盒、剔红牡丹小圓盒、六葉形鎏金銀盒等等,就連皇上放點心的食盒,也叫做春壽寶盒。

有的盒子,一套二,二套三……套成五小奩、九小奩。有的盒子,想法子連在一起成為組盒:如象牙連鏈小盒;清代金制一對蟠桃,大小各一,長在同一枝幹上的也是一套組盒。

對我而言,日常最實用的盒子要算鞋盒。我拿它裝信、裝剪報、裝垃圾。有時候,女兒的鞋盒裏,成了套盒。有時候,亦可以摞在一起層層疊疊形同組盒。

照字面上的解釋,“盒”是蓋與底相合者。其實,匣也有盒子的作用,却無蓋底之分。像装書的函匣——古書錦函,装屍體的玉匣,裝奏折用的報匣等等。報匣可以使皇帝“不出宫門”,而“得知天下事”。據說當總督、巡撫上任之時,皇帝即賜以報匣若干,准許他以私人身份向皇帝報告事務。此報匣有兩把鑰匙,一把隨同報匣賜給大臣,一把則由皇帝親自保管。

而玉匣,是殮葬品,迷信可以保護屍體。在出土漢代古物裏,又叫它“金鏤玉衣”。是用玉片做成的衣服將屍身包裹藉以不朽。另有一说:以玉匣將全身包裹,好似一副外殼,其中可能有“轉生”、“再生”之意義在。因為在中國古代對於“”由幼蟲變成成蟲虫時將外可殼蜕而得新生之事似乎非常之有興趣(古物上的紋發現甚早),所以“蜕皮”是“暫死”,用玉匣當作殼,希望轉生、再生恐怕亦可說得過去。

有一次在“故宫文物”裏讀到“粟紋金珠火鐮盒”,非常着迷。用金子燒成粟米似的小珠子鑲到金盒子上的工藝,雖然亦可謂嘆為觀止,可是,我喜歡的是火鐮盒。所谓火鐮盒,就是皇帝的火柴盒。是一種扁形的套盒,為取火之器。盒内裝火石一片、火絨一團。火絨是用艾或纸加硝水揉成的。盒子外缘安鐵為刃。取火之法:取火絨少許放在火石上,以鐵刃撞,使火星落在絨上著火。

我以前也收集過火柴盒子,如今想到皇帝的火鐮盒,還有什麼興趣再收集“凡夫俗子”們的洋火盒呢!

要是往抽象的意義上來看,其實,汽車不過是行的盒子,房屋是住的盒子,心是無限大的小盒子,而我们的身体不過是五臟六腑的盒子。

是的,設若五臟六腑為底,七情八慾為蓋,底蓋相合時,應當可以關牢我们的靈魂。我的身便是我的潘朵拉之盒——我最初的、也是最的一盒子——而那限大的小希望,它是我的一秘密的内涵。

喻麗清的部落格: http://wxs.hi2net.com/home/blog.asp?id=2312
簡宛到台灣中山大學當駐校作家
臨行說要向她的學生介紹我的作品
可是顧慮到這個影像時代
很少人要看書
所以問我要什么影帶之類
終於想到1994 年林耀德去世前
曾到舊金山來拍過的二十二分鐘的電視短片
謝謝崇彬替我posted  here
我自己看看也有往事並不如煙之慨
如今片中的房子賣了工作沒了
只有寫過的那些文字還在書裡
我也想套一句龍應台的話:
目送那些曾經有過的
背影,我對自己說:不必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