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6

就這麼的重逢

要不是莊兄通告邀約,我並不會知道今天的講座。和他約好了來我家共車北上的,結果他竟然陰錯陽差, 臨時忙忘了。

我已經等了他半個小時才撥電話,蓋起電話,感覺有點晚了,猶豫要不要去,想想我的計劃不應該就此改變,便立刻扭動引擎,自個兒上路。
夏祖焯教授(筆名夏烈)是臺灣文學的母親林海音女士的長子。林海音的祖籍是臺灣省,她在日本出生,3歲回臺,6歲到北京在城南長大,19歲從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外勤記者。 1948年,30歲時回到了臺灣。 她除了是作家,還是聯合報副刊主編,並創辦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的著作 <<城南舊事>> 就是她在北京成長的記錄,也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城南舊事>>後來拍成了電影,受到普遍的喜愛。夏教授在柏克萊圖書館中文部郭惠美的安排下,舉辦了這次的[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的兩地]文學講座。

對林海音母子倆人的生平和作品的認識不多,我是抱著仰慕又好奇的心情去的。單子上寫的是 ”…對現代台灣文學有興趣的請勿錯過,準時入場,過時關門。莊兄早早就跟我說了, 那是當真的,到時就關門!” 結果因為等他,比原先計劃的時間晚了好在一路順暢,車開的快,趕在開場前五分鐘到達。
出了捷運站,我連跑帶走,怕吃閉門羹。柏克萊是我曾經居住工作求學了六年的大學城,離開後幾乎沒再來過。從Shattuck 轉進Kittredge,發現圖書館的正門往裏移了,從前的大門成了邊門,緊鎖著,玻璃牆上有箭頭指示:”請走正門

看見身後有一位亞裔女子,像是中國人,找大門的神情與我相似。我不假思索的,問聽講座嗎?”。沒猜錯,便一同進去。這時電梯口已經有兩人在等,站定了,她開口道,您怎知道我也來聽講座?”
看您那神情,猜的,果真不錯!”,我不假思索的答道。這時旁邊一人會心而笑,說來聽的都是中國人。不到一秒鐘,那沒出聲的另一位忽然迸出 ”Jason?,是你?Jason!”

!這可嚇了我一跳,我定睛看著帽子下面孔,無法確認是誰。您是?”
我是 Doris 呀!"
"啊! 是妳? 陳惠芳!" 真是驚訝的不敢相信, 瞬間記憶轉回到三十年前, 我在柏克萊的歲月...
"我看到你走過來,太久了,不敢認,剛才聽你的聲音才確定。  聲音是不會變的” 

入座後,沒幾分鐘就熄燈開始放記錄片,這時一位晚到的,靜靜的走了進來,她看到了我,我瞥過頭去,四目相對,啊哈!! 然是Nancy,一位新認識的朋友。啊, 你也來啦!”,又是一大驚喜。

夏教授形容他的母親是一位立場堅定的頑固女人,秉持著大中國的理念,拔擢臺灣的寫作人才,從一而終。記錄片是華碩電腦創辦人童子賢出資, 楊力州導演; 拍攝了林海音生命中重要的片段。有余光中、鍾肇政、齊邦媛、黃春明、鄭清文、鍾鐵民、隱地等人對她的回憶與懷念。螢幕上, 臺北往日熟悉的大街建築,還有中央日報,聯合報副刊的版面一幕幕快速地閃過,把我拉回到了的童年,也對林海音的文學貢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可能是因為明天中秋節, 感覺今天的夏教授比兩年前第一次見到時親切多了。講座在大家合唱李叔同(弘一法師)的送別歌聲中結束。心情特好,於是我買了一本夏教授的散文集, <<流光逝川>>,還得到了他的簽名。
幫忙收拾座椅,摸到袋裏還有的幾個月餅便都送給了人惠芳邀我到了她的家--長寧坊,也是教學的畫室,又在院子的快意亭喝茶聊天吃月餅,二三十年的斷層, 好多好多的事兒怎一下子說的清楚亭子裏涼風習習,令人陶醉。稍後Mike球賽散場回來,又恰巧兩位鄰居也來了,五人同桌,天南地北,興奮的聊的過去到現在的點,艱辛中夾著甜蜜。

回家路上一輪明月早已高掛,水銀燈一般的皎潔,跟著捷運車,陪我一路南下。空敞的車廂只我一人,我哼唱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迎中秋的月, 一遍又一遍。我回味美妙的一天,一連串的巧遇,豈不都是緣份?值得好好地珍惜。

晚上又意外的接到郭惠美特地撥來道謝的電話,說我給她的伍仁佰菓月餅是她今生吃到的最好吃的中秋月餅。 ! 太令我驚喜感動了這和兩年前秋生姐在品嚐了我的鳳梨月餅後,笑聲咯咯的對我說的讚賞,竟然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真的太奇妙了,太令人興奮了!!
張愛玲曾道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                  2012年中秋節前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