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9

陳瑞林: 一縷茶烟, 我心裏的月亮(2015-0521 updated)

人活著不能沒有迷戀,迷戀是一種沉醉,迷戀是一種嚮往。然而,生命中大多的迷戀卻總是想而不能得。

十年了,我在心底裏輕輕懷想的竟是那“一縷茶煙”,黃昏的午後,陣雨初歇,瓦簷青苔,草色遙看,這時候,邀來相知相惜的友人,燒一壺上等的茶,青瓷的小碗,執在手中,放下紅塵中所有的擔當,只看雲淡風清,只聽笑語歡歌。融在清水裏的茶不必多濃多醇,要的是那一刻遠離生命之重的悠然,那一縷淡淡的茶煙嫋嫋升起的“閑”。可是,這樣小小的一個迷戀,十年的歲月裏竟無從實現。


早年因為讀魯迅的而走近了周作人,魯迅先生是把喝咖啡的時間用來“戰鬥”,而同住在八道灣一個屋簷下的作人兄弟則終生沉湎於“生活藝術”的享受。最記得作人先生在他《雨天的書》裏特別寫“喝茶”:以他的感覺,“茶道”的意義是“在不完全的現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恆”。他老先生推崇的“茶”,是真正的“清茶”,“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要的是體味自然的“古風”。他那段最有名的話是“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先說“清泉綠茶”,那“清泉”就不可得。如今我們飲用的水,已不知走過多少人造的管道,哪裏還會存有大自然山澗湧泉的清香?想當年《紅樓夢》裏的妙玉還能封存一罐潔白甘甜的雪水留給寶哥哥,我們的當代人在追趕車輪滾滾的途中只恨不得牛飲一罐“可口”的可樂立馬氣灌丹田。再說那“瓦屋紙窗”,如今的“瓦”也早已不是從前那青灰的真“瓦”,化學的材料已全然失去了厚實清冽的古樸。“紙窗”就更加無影,空調的室內幾乎與四季隔絕,省心的建築商只盼望將那“窗”乾脆就掠去。至於“素雅的陶瓷茶具”倒是不難尋,難的是“同二、三人共飲”。這“共飲”的人,不為“交情”,不為“索求”,只為能共用這生命裏的一段智慧時光,蘭芳蕙心,同為性情中人,這不可謂不難。即便生命中尋得有,又須共“得半日之閑”,就更加一個難。古人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況還要“二、三人”!

愈是不可得,就愈是勾起我無限的嚮往和迷戀。尤其是一想那“半日的閑”,竟能“抵十年的塵夢”,其中的蘊積是何等的深厚?終年跋涉在紅塵的浮華之中,多麼想啜飲一杯自然的“清茶”讓自己回歸身心;歲月網在疲憊的家居城堡,多麼想借這“一縷茶煙”,讓瑣碎蕪雜的心淩波超越。面對相知相惜的友人,說說自己的心事,會心的一笑,釋去平生一蓑煙雨,遙歎一汪滄海。或者,就說說那李白、杜甫當年西望的長安,扯遠了,再絮絮司湯達、巴爾扎克筆下醉眼神迷的巴黎。有道是,春的花,秋的月,夏的蔭,冬的風,生命裏因為有“茶”才看見了自己,若再有了對影“共飲”的喝茶人,諳啞的歲月才有了歌唱。

然而,對於這樣的“茶夢”,永遠也只是懷想。每日的清晨,殘夢中驚醒,日竿的逼照容不得我心馳八荒,渾沌的腦海須借著一杯濃濃的咖啡方能振作,日程的緊迫又哪裏能允我悠然等待那一縷茶煙的沉落?待到午後,終於有了片刻的“閑”,遂想起早先在倫敦街頭看見的喝茶讀小報的英人,豁然給自己斟一杯熱滾的清茶,那淡淡的茶煙確是從手中嫋嫋升起,心卻不能靜,窗外紅塵依然,不能訴說,也無從傾聽,空寞的世界只有從手中沙漏般流淌,敲打著我“獨飲”的哀傷。再到黃昏的傍晚,竟是一日忙碌的高潮,彷彿要給自己一個圓滿的交代。終於到塵埃落定,夜深人靜,更是不能飲茶,生來多夢,茶的多情只會是加劇當晚亂夢的消耗。那一刻,也只有“酒”微醺,能舒解疲憊的心,意志消融,恍恍然沉入那“楊柳岸,曉風殘月”。

說到咖啡、茶和酒,唯獨就癡心愛“茶”。咖啡讓人沉迷於虛幻,酒能讓人沖動地忘我,手中的“茶”卻是容你慢慢地懷想。那股淡淡的香醇從心底裏悄然溢上來,以它微含的苦,慰籍著生命的無奈、撫平著人世的憾缺、呼喚著與你共飲的人。


我心裡的月亮                       陳瑞琳                                   2014

今年的中秋節,來得實在太快,不怪時光,卻是自己不再年輕了。晨起看鏡子,時間真是一把刀,刻在臉上,也刻在這地球無所不在的地方。手裡端詳著月餅,想吃卻不敢吃,看著看著,心裡湧動起月亮的柔光,想起這些年不同尋常的「賞月」故事。

因為住在墨西哥灣的近郊,常常跟著游輪去看海。記得有一夜,站在甲板上,身邊的海忽然黑漆得迷離,甚至有幾分恐怖,白日的開闊蕩漾一下子完全改變了模樣。就在這個時候,月兒不知怎樣就升起來了,那是鑲著金邊的滿月,瀉著柔柔的光,海上頓時有了安祥,有了波的歌唱。從來沒有留心看過這夜色中的海,竟是如此奧深詭秘,又如此蘊積而收斂,原來都是因為有了月的滋潤和照耀。真不能想像那沒有月光的夜海,該是怎樣的肆虐和荒蠻,正是天上的月兒用她那清涼溫柔的光化解了海的凶險。此刻的我才終於明白:這月光就是暗夜中母性的光,是蒼涼人間女性的力量融解的光輝。伏在游輪的欄杆上,我靜思那行在黑夜海上的旅人,是用著怎樣的心情歌詠這海上的月光,在「月」的陰晴圓缺裡,思念著自己的親人。驀然間,小時候吟誦的那句最簡單的唐詩「海上生明月」琅琅在心頭,這詩句裡包容的其實就是天地之間最深沉動人的故事。

最難忘,那年入秋,漫長的越洋飛行,從休士頓到紐約,再到上海,再到長沙,我終於接近了那個中國的月亮升起的地方----江西的明月山!星夜中進入宜春的疆界,明月山的氣息撲面而來,那風裡有一種古老的柔情,似乎隱隱吹動著月下老人的鬍鬚,飄逸著嫦娥姑娘的長裙。先喝下一口來自宜春的水,那水裡竟有一股來自地心的甘甜,溫熱地流進我的血液,我知道自己走近了月亮的身旁。

這些年,每次仰望月亮,都不禁會想到地球。這座已經旋轉了近50億年的星球,如今已顯出進入中年的疲憊,它的陰陽明顯有些失調,它的情緒總是煩躁而波動,地震、火山、海嘯、暴雨、乾旱,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災難近年來頻繁地出現在人類面前,除此而外,一些莫名的危害健康的新型疾病也紛至沓來,我們人類的身體似乎也在經受著失去「天然滋養」的嚴重威脅。

那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在呼喚「道法自然」,即人間的「正道」就是尊崇「自然」,這裡的「自然」既是環境的「自然」,也是人文的「自然」。古人名言:「仁者愛山,智者愛水」,表達的正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保護了自然,就是最後保護了我們自己。

中秋,是我們仰望月亮的日子,但也是月亮看我們地球的時刻。它忠誠地圍繞著地球,守護著地球,它想要看見的一定是一個綠色的、蔚藍的世界,一個平和的、充滿愛的世界。

(: 2014年的中秋節是9/8, 星期一, 美國勞工節長周末後的一個星期)

陳瑞林的部落格: http://wxs.hi2net.com/home/blog.asp?id=1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