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4

三毛: 少年愁

初初讀到三毛的這篇《少年愁》就很喜歡,從報紙上剪了下來就一直放在玻璃桌墊下一放就放了一個青春.這幾個月來聽到世界各地層出不窮,聳人聽聞的青少年殺人案,感覺十分痛心,讓我想起三毛的這篇文,於是找了出來,抄寫轉錄到這兒給大家做個參考.我明白現代的社會要比從前複雜的多的多,壓力也只是有增無減;但是感覺人生旅途中, 少年時代的這”,古今並無二致.
少年愁            三毛         發表時間:1984年左右

最不喜歡中年人或老年人,講起少年或青年人時,常引用的兩句詩「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好似只有經歷過大半人生的人,才有資格說自己嘗過那愁的滋味。

其實,少年有少年的心事,青年有青年人的迷茫。在這種初面對社會,生活,學業和前途的一個斷層階段,那種慌懼和壓力,絕對勝過中年。

中年和老年,其實才叫安然,因為這條路大半已經走過來了。

一般人總以為年青人有本錢,一些生活小事的不能快樂,自尋煩惱而已。

我認為青年人的確有本錢,所謂本錢,在於身體的健康以及來日方長的時間,這是一個角度。

年青人事實上又真苦,因為實在沒有本錢。就從最直接的來說,沒有本錢就是口袋裏根本沒有錢。除了青春之外,本身的能力,社會經驗,人際關係,都欠缺太多;以上的欠缺,造成必須“自力更生”時種種實際的苦痛,那有如一場戰役。

自力更生這四個字,表示再不能吃父母的飯了,也表示學校時代“子宮時期”的一種結束。青年人突然面對社會,發覺孑然一身不算,還得養活自己,那份驚慌失措,比一個嬰兒的初初面對生命,還要來得巨大。而青年人可不能餓了便哭,因為得自己找奶瓶活下去,那有時間哭呢?
在人的一生裏,我認為青年時代最有可為,也是最艱難的。

去年,偶爾聽見曾經教過的一班學生,畢業了開始找事時的對話。一個說:「喂!我發覺社會上將大學畢業文憑不當什麼!」。另一個說:「怎麼會!我們是大學生吔!」聽見這樣可愛又純潔的對話,幾乎令我大笑起來。天之高,地之厚,這些孩子要拿文憑去抵,是不可能的。而他們並不知曉,這也是青年人的可悲之處。

很多人分不清理想與夢想的不同。理想,是一種可能實現也可能不實現的觀念,這要天時,地利加上人和三大條件才能略知成功與否的一二。而夢想,可以想的天花亂墜,隨人怎麼想,要實現起來,大半是不成的。

青年人對社會的要求也高,失望也快,卻很少注意到,一個成功的中年或老年人的背後,往往有著許多辛酸血淚的故事。這尚不夠,那份持續的認真與努力,也是一個成功者必然的付出。
智慧才是一個人成功最大的條件之一,缺了它,什麼也不成。

而智慧,是可以培養的,它和“小聰明”十分不同。一個肯於虛心觀察吸收一切,經常反省、審查自己缺點和優點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不懂得自省和觀察的人來得快速了。不但如此,如果也能平心靜氣去細看分析社會現象,體諒他人做事的苦心,就更圓滿些。

許多青年朋友將理想與夢想混為一談,等到必須自求生路,邁出了步子,踏入社會時,方知連要安然吃一口好飯都不簡單,便將理想、夢想一起立即推倒,從此消沉下去,甚而又問出「人生所未何來?」那樣悲傷的話來。

常聽見青年朋友怨嘆人生,說是懷才不遇,社會不公平等等。而我總以為,一分才情,或三分才情都成不了大事;那七分認真和努力,如果不肯持續投進生活中去,便算不得大才。如果想快速成功或乾脆說白,想要---有錢,豈是一朝一夕便能達到目的的?而真正有大智慧者所追求的人生,又豈只在錢財之事上呢?

覺得這一代青年人,刻苦忍耐的精神和觀念都太不夠。眼光淺,心氣浮躁,批評起他人來頭頭是道,而很少苛責自己。行為和思想上的不能配合,往往造成一生中大好時光的浪擲,是十分可惜的事。

又因為中國的教育---無論在家庭或學校中,和生活如此的脫節,使得我們的青年人在行為上有如少年,在思想上一片僵化,除了書和文憑,對於一切社會人情,比起一個自小做學徒長大的工匠來說,那差得遠了。這是因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造成的不平衡。

社會本是一個競爭的地方,我叫它[鬥獸場]。弱肉強食是自然現象,所謂[人吃人]這句話,細想起來,實在有它某種程度的真理。這不可悲,可悲的在於,那些自甘被吃的人,往往都只因為年輕。如果人人都做強者,那麼誰也吃不了誰,且競爭出一番新氣象,不是很好嗎?

無論那一種個性的青年朋友,我們要培養本身,學習A血型人的冷靜,B型人的有彈性和開朗,加上O型的擇善固執,AB型的雙重人格,將這些看上去矛盾的不可能,耐心地放在每日的行事為人上。我們不克不服困難,可是心平氣和去學著化解自己。這絕對和虛偽、狡猾又不同。做一個有彈性的人,是多麼重要的功課!

我們看,大自然裏,剛硬的樹枝必然脆弱,而它們的表相,往往粗大而引人注目。細柔的藤條可能強韌,可是乍一看去,那麼不起眼而渺小。青年人急於成為大樹,而內在木質的堅韌與否便來不及去顧及,一刀砍下去,便斷了。

苦痛和挫敗,在一般人看來,都是壊字,可是我卻認為,如果白白苦痛一場,的確是敗兵敗將的唯一收穫。

一個有智慧的人,一旦懂得[利用苦痛][分析挫敗],使得自己因而更上層樓,這些看來不順的事,就被化解為另一種有用的工具,使我們在日後的路上,用來當柺扶,走起來愁不愁但看本身境界,可是再跌倒的可能性絕對會減少。

年輕人心氣高傲又自卑,這兩種心事,進入社會後,沒有人管你太多死活,便要當心自我的調配,不要因而走上太決裂的路。看見許多好青年,只因在分寸之間沒能掌握得準確,失之千里,令人扼腕。

又有一種心態的大孩子,總將人世看得過分黑暗,卻因此忘記了,黑暗是光明襯托下,才產生的一種比較。過分天真,將一切人看成善類,的確危險;但是,如果將一切的眾生全看成是惡的、壞的,那麼這雙眼睛不如早早閉上,不看也罷。
眼睛的可貴,在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要山水顛倒,或是將它們混成一團稀泥。那樣上蒼給我們眼睛的好意,就被辜負了。

也有年輕孩子,說在進入社會後處處仰人鼻息,內心痛苦不堪。我想,這在於如何觀察事情。

忍耐,是很難很難的功課,不然這個“忍”字不會如此造法的。事實上我個人每日也在忍耐又忍耐這場人生,這都是因為化解自己的功力不夠,做人彈性不足,才有的結果。

更有青年朋友說,詩人中最欣賞陶淵明,這個人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個了不起的人--採菊東籬下而去,多麼淡泊。陶淵明不為五斗米,因為他家裏還有人替他種田,讓他悠然望南山啊。這個[不折],也是有條件的一種灑脫,並非全無條件的。

青年人的真苦,就在於條件的不足,只有靠時間和持續的成長來開啟哀樂中年之門,這豈是一時便熬得出來的?而大半孩子,急於找尋時光隧道,恨不能一點付出都不必。這那有那麼容易?

青年朋友不要性急,慢慢的去看,目前也許不會有任何答案,可是十年後,也許感受到的會比這篇文章更明白許多人生的必經之路。畢竟在這條路上我個人也走得十分不安穩和艱辛,也是一個不算有智慧的人,只是一份真誠罷了。

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走去,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到了驀然回首的那一瞬間,生命必然給我們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時的山和水,又回復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過,才是多麼美好的一個秋天。
眭澔平 <<三毛最後一封信>>  
http://blog.udn.com/wei495051/524874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2Cb6g0SbE#t=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